图中开关电源为 A 和 B 供电。电流经 C1 后再经过一段 PCB 走线(暂等效为一个电感,实际用电磁波理论分析这种等效是有误的,但为方便理解,仍采用这种等效方式。)分开两路分别供给 A 和 B。开关电源出来的纹波比较大,于是我们使用 C1 对电源进行滤波,为 A 和 B 提供稳定的电压。C1 需要尽可能的靠近电源放置。C2 和 C3 均为旁路电容,起退耦作用。当 A 在某一瞬间需要一个很大的电流时,如果没有 C2 和 C3,那么会因为线路电感的原因 A 端的电压会变低,而 B 端电压同样受 A 端电压影响而降低,于是局部电路 A 的电流变化引起了局部电路 B 的电源电压,从而对 B 电路的信号产生影响。同样,B 的电流变化也会对 A 形成干扰。这就是“共路耦合干扰”。
增加了 C2 后,局部电路再需要一个瞬间的大电流的时候,电容 C2 可以为 A 暂时提供电流,即使共路部分电感存在,A 端电压不会下降太多。对 B 的影响也会减小很多。于是通过电流旁路起到了退耦的作用。
一般滤波主要使用大容量电容,对速度要求不是很快,但对电容值要求较大。一般使用铝电解电容。浪涌电流较小的情况下,使用钽电容代替铝电解电容效果会更好一些。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作为退耦的电容,必需有很快的响应速度才能达到效果。如果图中的局部电路 A 是指一个芯片的话,那么退耦电容要用瓷片电容,而且电容尽可能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而如果“局部电路 A”是指一个功能模块的话,可以使用瓷片电容,如果容量不够也可以使用钽电容或铝电解电容(前提是功能模块中各芯片都有了退耦电容—瓷片电容)。滤波电容的容量往往都可以从开关电源芯片的数据手册里找到计算公式。如果滤波电路同时使用电解电容、钽电容和瓷片电容的话,把电解电容放的离开关电源近,这样能保护钽电容。瓷片电容放在钽电容后面。这样可以获得的滤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