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0|回复: 0

能明显看出《港囧》的纠结,它是被撕裂的两部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0-13 16: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能明显看出《港囧》的纠结,它是被撕裂的两部分。一方面,是照顾市场与票房方面的压力,会有大量的、压缩式的讨好与迎合,那些金曲、那些段子、那些动作场面与笑点,那些所谓三俗的内容,都是很刻意的放置其中的,希望能讨好观众,让大家满意,获得票房。而另一方面,则是徐峥作为创作者(一个开始有了创作自主权的创作者)的自我表达。你会发现,相比《泰囧》,《港囧》有特别强的表达欲,中年危机、理想、青春回忆、对回忆的致敬等等,特文艺、特少年梦的东西,这应该也是创作者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吧。
      当有了创作自主之后,他就不再只是满足拍个喜剧,逗观众一笑了,导演开始把各种想法、各种想说的话,统统塞进影片。也就是说,他开始想做作者的事情。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观众是抱着《泰囧》时候的类型式喜剧的思路来看这部电影,却发现,喜剧部分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了,而是尽可能的被压缩,被功利化了,笑点都很刻意。同时,还加入了很多说教的,伤感的内容。 他让片子有点杂,且由于太杂,使得什么都没那么到位。
       于是,又回到开始的那个话题,一边要照顾观众,一边要强烈的自我表达,反而两边都没那么讨好。相比《泰囧》,《港囧》显然玩得不尽兴,并不纯粹。无论对《泰囧》评价如何,影片的创作思路是对的,类型化的创作,一白领一屌丝的搭配,目标只有一个,做一部喜剧,影片反而会很受欢迎。
     相对的,当《港囧》开始试着在喜剧之外做更多人性和感伤、说教的内容之后,这是徐峥本人的在创作的成熟和觉醒。但是,过多的说教也变得无聊,无疑会伤害喜剧部分。更在于,被压缩的喜剧部分,开始用更多三俗、裆部的笑话,以及金曲、致敬等取巧的方式来实现的话,会有更强的拼凑感(故意凑梗),偏离了《泰囧》时期的类型思路(依靠剧情和人物设定本身制造笑点)。《港囧》在前半部分,尚且还有个方向,男主有个非达到不可的目标(要躲,还要瞒),男配则用各种方法阻挠他,其实这个设定挺有趣的。可惜中间的时候,整个故事走偏了。他们不太关心这个目标,或者说,有新的方向了,就没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6 06:00 , Processed in 0.13075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