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3|回复: 3

IT记者的七条转型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6 16: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中国的IT媒体成了一座围城。越来越多的愤青、文青乃至待青渴望破墙而入,寻觅新闻理想;与此同时,又有越来越多混迹于此的IT小记和小编渴望穿城而出,成功转型。墙里墙外,其实可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小女子无聊,总结于斯。(本转型单仅适用于IT媒体的中层或底层人士,高层当然另当别论啦。)

第一条,IT企业市场部。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在许多IT记者眼里,这一条恐怕算是相对最理想的康庄大道了。一方面,以新闻为中心的传媒人,起早贪黑,加班写稿,熬夜成性,生活严重不规律,内心深处自然渴望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来。另一方面,在IT记者看来,作为“甲方”的企业,作为“上帝”的客户,往往是财大气粗的,也是利润的终极来源,永远占据着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若能反客为主,岂不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么?但是,正是由于期望太高,记者们“从良”后,进入企业之后的实际状况却和想象中存在较大的落差。
这种落差或许不仅仅在于薪酬和职位,还在于做事的思维和具体方式。比如,媒体注重单打独斗,企业就讲究团队作战;媒体往往领导跟员工嘻嘻哈哈,没大没小,企业则等级森严,上下级关系明确得令人心寒;媒体关注的是“结果”,过程可以千变万化灵活多样,企业关注的是“过程”,结果可以差强人意,但原则性万万不可抹煞。这样的落差一多,转型的媒体人就会烦躁不安,水土不服。
归根结蒂,媒体是急功近利的,IT又是一本万利的,做过IT记者,很难不沾染浮躁的恶习,被捧为名记之后再恢复无名小卒的生活,被别人宠惯了之后再捡起一颗平常心,一个字,难!

第二条,进入PR公司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要在公关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媒体是最好的背景和资历,IT记者又是首选中的首选。这个选择的好处在于,能够比记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行业,在职位和收入方面都有望提升,弊端在于,心态很难扭转,同时仍处于产业链的服务环节,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也不能算作一次彻底的转型。
在中国,公关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因此很难判定IT记者进入之后能够逗留多久,这个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一般只能作为一个转型的跳板。另外,就工作强度而言,公关行业比媒体行业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此也有“青春饭”这一说法。因此许多IT记者宁肯舍弃高薪和高级职位,也不愿选择这条相对辛苦也相对动荡的转型路。

第三条,进入咨询公司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中国的咨询公司正在朝“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它们不仅仅接受客户项目委托,发布信息报告及项目书,还组织会议活动,撰写客户文章,为企业进行包装策划等等,也就是兼任了一些媒体的职能。既是同行,IT记者进入咨询公司也就没有了门槛上的限制。但是在职位上,IT记者要么进入市场部、活动部,要么就得在项目部门从头做起,担任分析师或者分析助理、市场调研经理等职位,和咨询公司比,媒体的工作驳杂不纯,调研报告也缺乏深度,但是记者的文笔较好,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心态浮躁所造成的缺失。
在工作强度上,这条路不是很好的选择,大多数咨询公司都是要加班的,遇到项目或报告即将发布的时候加班强度还很大。不过在收入上,咨询公司还是差强人意的,比企业要更财源广进一些。

第四条,自己创业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人人都以为当老板很滋润,其实这是最辛苦也最操心的一条路。
IT记者们原本就是富有灵感和创意的那么一群人,利用媒体这个平台积累了广泛的人脉之后,常常会突发奇想——自己做点儿什么吧!当然啦,有这个想法的居多,实践这个想法的就寥寥无几了。这里还有个前提,就是能赚到或者拉到一笔钱!(恐怕是拉到的居多)
一般来说,IT记者们所创的业不是跟IT有关,就是跟媒体有关。做网站的,做SP的,开公关公司的,开礼品公司的,开咨询公司的。机会特别好的,甚至还可以自己独立门户做媒体的。大浪淘沙,这些创业者里,大概有50%在过把瘾之后已经放弃,回归到打工的路上来,有30%在不高不低地生存着,还有20%活得比较风光,但真正做大的恐怕不足1%,何况,花无百日红,谁也不能保证天长地久。当然了,任何创业者都必须高瞻远瞩,IT记者也只是不例外而已。 IT业界是大浪淘沙,IT的公司也是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一句话,创业两个字,好辛苦。

第五条,成为撰稿人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前几年有个很热门的职业叫做“自由撰稿人”。
这头衔听着就令人怦然心动——自由?谁不向往啊。然而实际上,自由撰稿人一点儿也不自由。这一点,许多IT记者在职的时候可能早有感触,但一旦真成了撰稿人,那份设身处地的危机感,才会更加强烈。做记者时要按客户的意思修改,做撰稿人,得按照编辑的意思改。按小编的意思改完了,还得按主编的意思改,改来改去文章就从精华改成了糟粕,读者看着不痛不痒,作者看着却倍加心疼。
此外,和文学、娱乐类媒体相比,IT行业的稿费可不算高,所以做IT行业的撰稿人必须高产,必须手快,我曾经有个朋友为文艺类媒体撰稿,一个月发稿两万八千字,按千字150计算,收入4000多元,要做IT撰稿人,字数只能多不能少。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而是苦差。如果说凭关系去做PR还算是脑力劳动,那么爬格子撰稿可是体力活儿,有那么点自降身份的味道。从角色上看,IT记者从媒体沦落为撰稿人,相当于从甲方到乙方;从经济上看,撰稿人有点吃了上顿没下顿,做兼职还可以,做全职,还是算了吧。

第六条,回校读书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有句话说,在你没有决定自己方向的时候,不如选择去读读书吧。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或多或少,校园还是能够将IT记者在媒体沾染上的浮躁心态洗涤干净,让人的思考更加单纯,对未来的看法也更加清晰。对于压力过大的IT记者来说,读书也是个解除压力,休憩身心的好办法。
这条路的不妥之处在于,需要花钱花时间,只能暂时回避竞争,而不是长久之计。

第七条,赋闲在家
热门指数:★★★
推荐指数:★★★★
婚姻也是一种职业,家庭主妇还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这条路嘛,只适合想要退隐山林的IT女记者,在老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允许的前提下,回家相夫教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喔。
但是千万记得不要让自己变得自闭,智商退化了,再要恢复到从前的水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让自己蓬头垢面了,装扮得靓丽些才能让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的老公眼前一亮。又有哪个男人心甘情愿一辈子守着个又笨又傻的黄脸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6 20: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IT记者的七条转型路

做媒体人不好吗,每天都有新鲜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7 22: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IT记者的七条转型路

公关和媒体之间的合作,原本是一种双方平等互利的行为,但虚火上升的公关对媒体会明显流露出颐指气使的甲方倾向。例如,某公关公司在其客户CEO访华时,对媒体记者一概呼来喝去,指东打西。时而故作威严,对摄影记者假以颜色称“我们CEO不喜欢听见相机的声音”,时而殷勤备至,连速记员都一概逐出专访间去,美其名曰“免受打扰”。
这算什么——以打压记者来“献媚”吗?
如果CEO稍微有点智商,就应该明白,应该看重的是什么。是公关公司做秀式的表演呢,还是最终实际的宣传效果呢?假若某个公关让各大媒体提起来都嗤之以鼻,恐怕其大限也不远了。
药方:清热解毒剂
为何上火?只因毒气太大,说白了,就是钱多“烧”的。釜底抽薪,降低宣传预算,最立竿见影。这还算轻的,其实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炒鱿鱼”。许多企业喜欢每1~2年更换一家公关公司,原因是“不好使了”。足以看出问题所在。频繁更换也许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手段,个别公关太容易毒气攻心,谁让人家手里宣传预算太丰裕了呢。

症状二:中气不足
通常来说,这种公关相当值得同情,因为企业的轻视,导致其地位低下,缺乏主动性和稳固的地位,结果呢,只好被边缘化,被当作一个留声机或者扩音器,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别以为这种情况是少数,其实在中国IT行业里,甚至许多成功的大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一些相对保守的企业,往往遵循着低调做人的原则,把代表着形象宣传的公关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上。
难怪有一位资深公关人士无奈地概括自己的职业,“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公司压根儿不会想到你;可是一旦出现了舆论危机,那天大的责任全在你。”
药方:十全大补丸
这个药方不仅仅是开给公关人员的,企业管理者也应该看看才是。对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保密制度很重要,而社会形象也同等重要,很难想象一个距离公司核心业务很遥远的公关人员能够准确、到位地去把握舆论导向,能够答复媒体的咨询和疑问。因此,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尊重和理解公关人员,为他们提供滋补营养的信息,让他们找得着北,说话才能够更加理直气壮。

症状三:消化不良
本质来说,公关其实是企业乃至社会的润滑剂,是各类信息的协调者。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前提,公关人应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将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消化之后,再进行对内对外传播。但如果公关人本身在获得信息之后狼吞虎咽而不是细嚼慢咽,引起了自身的消化不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错漏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传十、十传百,错误信息的回收工程浩大,况且经过多番传输,就算原始误差只是裂缝,经过多次演绎之后,恐怕也成了鸿沟吧。
药方:通气丸
对于信息的错漏该如何应对?很简单,疏,而不是堵。目前许多公关可谓是刀枪不入,滴水不漏,反而引起外界浮想联翩。越是不肯对外讲明的事情,往往越是黑幕重重。新闻不是在比拼想象力,而是基于事实的判断力,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反而加倍能勾起人的窥探欲。企业内部是需要与公关相互通气的,目的是让公关人员具有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企业外部呢,公关是需要和媒体相互通气的,否则,这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结果,只能是让公众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只能是让这个社会的正规信息传输体系越来越让人失去信任。


教科书告诉我们,媒体是党的喉舌,那么公关岂不是企业的喉舌?如果公关“病”了,发炎了,企业用嘶哑的声音,如何与大众沟通呢?用户是上帝,任何产业链上的任何企业,归根结蒂都是要让大众来买单的,而公关工作正是与大众对话的,这工作究竟重不重要?您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8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IT记者的七条转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10 04:08 , Processed in 0.128756 second(s), 21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