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0|回复: 2

2007以后的中国新一代创投平台展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1 06: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一、创投路上的三座大山     一片创业的呐喊声在神州上空响起来,“车库文化”四个字变得如雷贯耳。
    翻开美国的畅销书《车库》,可以发现车库实在是人类进步的摇篮。叱吒风云的IT巨头——雅虎(yahoo)、惠普(hp)、苹果电脑(Apple)、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亚马逊(Amazon)……竟然都是从旧车库里捣腾出来的!车库文化形成了美国人的创业精神。   
    车库文化的精髓,就是鼓励创业。但在中国,鼓励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纸面上。中国一来根本没有市场经济下的车库文化,二来中国的这片贫瘠的创业土壤,也断然培养不出车库文化的苗子。因为中国的创业者,活的太艰难了。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为何企业如此“短命”?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在总体上对创业持歧视态度,不利于创业的发展。具体说来,你如果要创办一个公司,就得先背上三座沉重的大山。
    第一座大山,门槛高。政府管理混乱,政出多门,创业门槛太高。你要创办一个公司,第一件事情必须要拜见工商、税务、公安、文化……等等无数的公公婆婆,申明自己拥有多少资金、多少人员、多少设备、能够交纳多少费用。但当你你遇到了经营困难时,这些公公婆婆却袖手旁观。由于管理部门多,他们出台政策经常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让你无所适从。此外还有一系列门槛,在美国注册一个公司不过一周,而在中国,需要至少三月;在美国无须什么注册资本,而在中国,一个股份制公司至少得有注册资本500万元。美国可以在车库办公司,而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规定,公司注册还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家里绝对不行。
    第二座大山,负担重。创业企业享受服务不足,经营负担过重。管理部门提供给你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培训、咨询、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税务代理、记账代理等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公司创办后,一方面,由于实力弱,地位低,与大企业相比,遭受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现象要严重得多,经常成为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你会发现你实际税收负担居然高于大企业,这使你无法跟他们在同一水平上竞争;另一方面,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也成为影响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座大山,融资难。创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各级政府对创业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偏弱。银行对创业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愿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基本不会给你提供贷款担保。创业融资只有VC一条路。然而,VC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却是僧多粥少。2006年中国风险投资不过才143.64亿元,2006年新筹集的风险资本中,超过一半的风险资本来源于海外,比例高达65.1%,由外资主导的投资额超过109.2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6.1%。2006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超过到250亿美元。2006年共完成了3416笔风险投资交易。相形之下,中国的这点VC实在是少的可怜。
    在美国,几乎家家有车。车库如同中国家庭中的厕所那样普及,人们习惯于将修修弄弄的事情放在车库里来做,年轻人有了什么新想法,也总爱聚在车库里捣腾,于是就有了车库朋克、车库摇滚,车库发明,车库创业。独特的“车库文化”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
    中国是没有车库文化的,如果非要凭空捏一个话,那对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是极大的威胁。
对投资者而言,车库文化意味着风险的急剧增加。风险来自于中国创业环境的的不确定性,在三座大山的重负之下,要让投资者发现创新的项目,那不啻于大海捞针。
对创业者而言,车库文化是在地下室里渴望喝上google咖啡一样遥不可及。汽车是一件大宗的奢侈品,更多的企业,是在自行车上创出来的。当一个创业者背负着三座大山,在自行车上为一日三餐波的时候,你再去跟他大谈什么车库文化,那就意味着要他付出加倍的艰苦。
    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应该远离美国式的车库文化。
    二、创业和投资者被迫拒绝孵化器
    创业需要孵化。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于1956年美国的贝特维亚,是全球孵化器事业的开端,为创业浪潮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我国,孵化器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之一出现于1987年。过一年,中国决定开始实行专门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而设立的“火炬计划”。在该计划中,国家把建立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列为重要的内容。最初孵化器发展大多都是综合性的,以帮助企业组织的创立为目的的发展阶段,大多以非盈利机构和混合型孵化器为主,强调孵化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提高企业孵化项目的效率;这样的背景决定了早期孵化器的盈利属性远远小于社会公益属性。
    在美国,孵化器早就随着创业服务功能得到加强,跨过了企业化经营阶段,并增强了风险投资功能培育,出现创业孵化集团。盈利的属性大大推动了创业孵化的发展。
    在硅谷,正是由于这种盈利的冲动,带动了产业型创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仰望着一个个巨人的诞生,惊叹中看到了一个个神话变成现实。从信息产业革命到互联网革命,这股强大的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创新创业的源头。
    在我国,孵化器大多都是政府主办,从中央到地方,大都还脱离不开政府支持的背景。孵化器主要是提供一些场地、设施,技术咨询和市场连接上的服务。大部分在高新技术园区里,另外,还有一些在高新区外的,主要分布在一些大中城市。其经营管理上,大致涉及到这样的一些组织。科技部,这是一直在领导孵化器事业的国家最高部门,其他相关的还有教育部、人事部、外专局等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负责审批孵化器,并且给予经费支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孵化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企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但长期以来的运营体制和管理方式,也逐渐的变成了限制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枷锁,开始不适应创投发展的需求。
    这种枷锁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枷锁一:首先是资本规模有限,风险投资被拒在外。这主要是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造成。中国大部分孵化器是由政府独资兴建的,但是政府不可能具备研发新技术和管理企业内部复杂事务的能力和精力。很多政府单一投资主体的孵化器实际上还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孵化器的管理人员还是准政府人员,因此缺少创造利润和价值的激励和紧迫感。尽管也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办的孵化器,但孵化器“营利和非营利”的问题依然还在争论不休。由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客观上限制了孵化基金的规模,而庞大的风险投资、企业资本或民营资本无法介入,只能眼睁睁的游离在这个体制之外。
    枷锁二:其次是孵化器的软环境发育不良,创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孵化器的定义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场地,一个是公共设施,一个是服务。现状是,场地发展良好,公共设施略有基础,但服务远远脱节,尤其是企业成长、企业营销、企业融资等等相关的服务,基本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这就使得孵化器逐渐蜕变成一个物业管理中心,成了专门出租办公场地的房东。很多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兴建之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大多数孵化器对入孵企业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房租。但是,孵化器对于创业企业所急需的管理增值服务和投资增值服务,却没有提供或者是没有能力提供,主要集中在政府职能代理和物业管理,不能以开放的姿态把握市场方向,也能指导技术趋势,这十分不利于创业企业的发展。
    枷锁三:再次是创业入孵门槛依然高。我们应该看到,尽管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孵化器的建设中来,孵化器的投资主体,既有政府,又有大学、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机构;尽管孵化器的运营,更多地采用了公司的模式,部分大型企业成立孵化器开始与风险投资相结合;尽管还出现了许多对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支持的孵化器,如软件孵化器,新材料孵化器,芯片孵化器等等。但是,创业者头上的三座大山依然没有取消。一、进入孵化器的必须是创业“企业”,你空有一个IDEA或一个网站,边无法享受孵化器的服务,二,即使你成立公司,获得了入孵资格,你依然要面对各种税赋,承担各种相关费用,除了出让股份和股权之外,还要支付房屋租金;三、孵化器的融资能力有限,基本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让你由蛋变成一只光溜溜的丑小鸡,创业成活率依然是个问题。
    显然,传统意义上的运营了几十年的孵化器,是带着枷锁在发展。对广大创业者而言,并非最佳的选择,而是迫不得已的抉择,一旦有了更好的出路,他们一定远走高飞。
    实际上,与孵化器相比,创业者更青睐的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以令小鸡变成金凤凰。vc催生了sina、sohu、163、乃至baidu、QQ、盛大、ELONG、51job,乃至金融界等凤凰型企业。所以风险投资成为创业者竞相追求的梦中情人。但创业者被风险投资青睐的概率实在太小了,比千军万马奔向高考那根独木桥的情形有过之无不及。因为VC之间有自己的交际圈子,这是个比较封闭的领域,如果没有私人推荐或介绍,作为创业者,你是很难受到VC垂青的,希望VC从成千上万份商业计划书中看中自己这只丑小鸡,这样的的想法是很天真且危险的。
    反过来说,创业项目也实在太多了,遍地都是丑小鸡,这令风险投资眼花缭乱的同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辨别哪只有可能变成金凤凰,而依赖同行或朋友的推荐和介绍,是最现实的选择。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指出,vc是在以大海捞针的精神的去寻找自己的哪只丑小鸡。
    三、投资和创业对接的新平台
    创业者在走独木桥,投资者在大海捞针,孵化器无时不刻在枷锁之中。这三方犹如盲人一般,互相摸不到对方。这意味着孵化器、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存在一个巨大沟通的鸿沟,这个鸿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应该由一个新型的机构来填补。
    我们可以把孵化看成是一种帮助创业者成长的运作机制,孵化器就是执行孵化机制的社会经济组织。这种运作机制的初级形态是为被孵企业提供一些硬件设施和优惠政策,诸如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等;中级形态是为被孵企业提供一些与创业有关的中介、培训和管理服务,诸如法律培训和管理咨询等;高级形态是形成企业孵化器自身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孵化器和被孵企业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成长;甚至是形成“毕业生”的“校友联盟”,以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发展和企业孵化器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形态是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实践发展而逐步出现的。
    而我们认为,孵化器的可以有更高级的形态。我们可以在其高级形态的基础上,建造一个资本与创业项目交流对接的平台。这个平台有三方面作用:首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商业化,获得投资支持。
其次,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为投资人提供良好项目选择环境和条件,帮助投资人选择成长性强的项目,实现资本增殖。
最后,通过提供创业孵化综合服务,帮助小项目发展成小企业,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团队,为平台自身和社会创造经济收益。
    肖容认为,业界现在需要一种全新形态的项目孵化、辅助项目成长的机构,在资源平台上,这类机构应该有开发的姿态,与企业集团、投资者、创业者、孵化器广泛合作,在业务功能上,它应该以孵化成功的创业者为主导,融合风险投资、多元化控股和专业孵化器的功能,向孵化项目提供企业发展战略、品牌经营和公司治理结构等等各方面的支持。在发展目标上,它追求孵化项目的最终成功,而不仅仅满足于把“蛋”孵成“丑小鸡”,它孵化的目标应该是将“蛋”培养成“金凤凰”,这与其实施孵化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一方面,可以接受企业集团的委托培养,为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培育战略性项目,另一方面,也可以代风险投资或孵化器寻觅和推荐相关的项目。
    这类机构,类似于在项目、孵化器、风险投资、企业战略投资人之间搭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项目如同日常商品,而孵化器、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人则是消费者。这个平台是个广交会一样的专业市场,创业者和投资者可自由出入,买卖双方在这个市场上各取所需。
    这将发展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新经济下的经济培育性和创业重要性通过这个平台中集中体现。通过创业项目(而不仅仅是创业企业)与资本结合而创造价值,是经济链变化从低值端向高值端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实现创业者的潜在价值,培育创业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实现平台自身的增值。这种模式对大力发展风险投资,鼓励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具有很好的现实作用,同时,这种模式在市场经济中,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广阔应用领域,会衍生出更多样化的形式。

http://www.chinalabs.com/view/ZXKM0OU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2 08: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以后的中国新一代创投平台展望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2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7以后的中国新一代创投平台展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4 21:23 , Processed in 0.12855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