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创业应该有三个部分组成:定位、执行、运气。
我热爱技术并疯狂地从事技术工作多年。留在清华任教的6年里,除了只有一次代我当时的老板讲过一节课外,其余的时间,无论周末还是寒暑假都奉献在了实验室;2000年来美国后很快成为公司系统设计的骨干,并能够自豪地在自己的简历上写上为公司主导设计了多少个产品系列,支持了多少个全球的大客户,为公司创造了多少的价值云云;业余时间也没有闲着,不安分的我和朋友们在车库里设计过不下5种产品 – 每一种都能够进入到喜悦地演示给所谓的投资商的程度,有人说我是技术的偏执狂。
随着公司在亚洲业务的扩展,我03年进入市场部门负责亚太地区的BD工作,换位思考才发现原来的汗水和激情有着太多的盲目,并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技术(除非你有非常牛X的技术)在一个成功的商业中的分量并不像我原来一厢情愿的那样起决定作用。从工程师角度去定位产品是非常危险的。
两年的市场工作也让我意识到由于语言的劣势、文化的差异,自己在美国公司的发展前景是非常有限的,无论自己多么的努力。日夜拍着脑袋琢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在太平洋的上空 – 架一座横跨太平洋的信息桥梁。2005年7月15日辞掉工作,第二天我就只身回大陆了,当时的情况是想法朦胧,态度坚决,我相信只要对岸是光明的,追求的方向时正确的,就应该勇敢地跳到河里,只有在游向对岸的过程中才知道水有多冷、多深、流向如何。
没有多少积蓄的我还要还每个月的房贷,还好房价的上涨使我有资格使用Equity line来缓解暂时的压力了,压力当然也是最好的动力,我知道我的底线在哪里,最不济卖房子去住Apartment,相对于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受过的苦这应该是小case了。只是要苦了老婆和孩子们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无疑要大打折扣了,唉,艰苦的生活就权作对孩子们的磨炼吧。
从辞职回去到开始启动自己的公司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可以想象在这一年内心的迷惘和徘徊每天都在折磨着我 – 很多人拿到钱回去做IC设计,可是我个人对此一无所知,并对这个在中国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产业越来越悲观, 高科技越来越走向田间,所谓的高科技产品跟农民兄弟种的萝卜、白菜相似性越来越多。做系统设计?本人不缺的就是很好的idea,并多次被若干年后摆在Fry’s的产品验证自己卓越的市场感觉,可是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能够真正推动整个产业链去造就一个新概念产品的只有那些坏苹果之类的公司,我们可以利用大陆相对便宜的技术劳力增加点核心竞争力,可是辛苦几年开发出来的产品一个月以后就会出现无数穿不同马甲的孪生兄弟,中国人民在克隆技术方面的造诣是无与伦比的。
最终被我看好的有两个领域 – 在线媒体和职业培训,当然我指的都是专业领域的,他们都有巨大的市场支撑,尤其是当今的国际化潮流对人才的需求;我个人也有一定的优势,毕竟硅谷作为全球的技术心脏,还保持着若干年的技术梯度优势,这个梯度在我们手里就可以兑现成土鳖无法掌握的资源;它们的门槛不高 – 一个轻装上阵的团队,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以高科技的名义只要努力就应该有所建树。竞争有限,真正有专业背景的人不了解也看不上这个领域。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产业经验服务自己熟悉的行业,就有了一个EEFOCUS的概念,并有了www.eefocus.com的今天。
** 这是一篇我在海外文学城的“回国发展”栏目应邀写的一篇文章,放在这里也算是对与非网的一段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