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99|回复: 0

中国高清传输标准DiiVA的产业化趋势和设计挑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3 04: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清互联标准DiiVA从发表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2009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DiiVA联盟高调亮相,到2010年初CES上中国台湾地区芯片厂商cynerchip发布首个系列的Source、Sink和Daisy Chain Transmitter,DiiVA产业化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密集推广时期。

 

DiiVA作为一种新的高清视频接口标准,与已有的HDMI、DisplayPort接口标准在设计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由于传输速率高、芯片集成度高,需要考虑高速传输的EMI问题,还要考虑收发芯片的ESD问题,对周边的被动件,比如电容、磁珠、共模扼圈、ESD器件等也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在即将于4月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电路保护和电磁兼容研讨会上,村田制作所的技术专家讲与听众朋友们分享村田针对DiiVA相关的解决方案。

 

(立即注册预订坐席: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emc

 

 

 

1DiiVA是“任一点对任一点”的网络连接,在DiiVA网络上,视频、音频、USB、以太网、命令、电源任一点对任一点都可以改变路由。
 
DiiVA是一种数字高清互动传输接口技术,支持视频宽到13.5Gbps,混合通道频宽合计超过2Gbps,可做双向数据和音频传输,也将同时支持HDCP 2.0 与DTCP-IP内容保护。数据的类型可以同时串流,包括现有与未来应用的未压缩高分辨率视音格式、USB、以太网络、装置控制指令。DiiVA规格包括传送层和网络层,让视频流,音频和数据封包,可以在DiiVA家庭网络中,安全地改变从任一信号源传送到任一显示器的路径。此外, DiiVA规格将提供移动便携设备的网络连接与充电功能。

 

目前DiiVA芯片和相关专利由中国台湾地区的synerchip(凌旭公司)掌握,Synerchip成立于2005年,董事长李大范(David Lee)曾是美国Silicon Image的原首席执行官。目前已有多家厂商宣布支持DiiVA。

 

 


 


图2:DiiVA推广者与贡献者

 

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目前主要负责DiiVA在中国的推广,笔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秘书长兼DiiVA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陈晓东,他在采访中说道:“我们欢迎一切对DiiVA有充分了解、对DiiVA的发展抱有信心的企业成为DiiVA的采用者,如果不打算采用这项技术,就没有必要成为采用者了,因为作为DiiVA采用者必须缴纳相应的费用。”

 

在DiiVA是否会成为中国高清数字接口的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上,陈晓东透露,在DiiVA还没有成为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之前,工信部应该不会做出硬性要求,但由于DiiVA的推广者和贡献者中已经包含了国内的所有主要电视机厂商和三星、松下等国际家电巨头,如果不与这些行业巨头同步采用DiiVA的话,这些厂商的产品就不能成为市场主流,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和产品销售。

 

陈晓东表示,在产业化方面,DiiVA产业化推进中心和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前期主要做了大量的组织和产业化推进的协调工作,促成广州市政府与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及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举办技术研讨会及推广活动等,后期还将在组织应用方案开发、产品展示、市场推广、申报国家标准等方面开展工作。

 
DiiVA设计需要考虑EMIESD、高速传输等问题。在EMI方面,村田提供片状多层磁珠、电容、共模扼圈等解决方案,并提供低电容的ESD器件。同时村田还提供DiiVA收发芯片的27MHz晶振等方案。村田高级产品工程师范为俊表示:“村田的一些相关产品已经得到芯片制造商Synerchip承认,并已经推荐到其参考设计中。”预了解更多信息,请立即注册参加4月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四届电路保护和电磁兼容研讨会: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em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15 17:15 , Processed in 0.10882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