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39|回复: 2

最佳商机来临,龙芯抓得住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4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随着华硕、ACER、DELL、HP纷纷加入便携笔记本阵营,龙芯面临问世以来最佳的商机,龙芯能抓得住吗?         龙芯自面世至今饱受业内同行质疑,且不说每年几千万的政府投入,年年的发布会虽让一些普通消费者感到欣喜若狂,好像中国已经具备在处理器领域与Intel、AMD抗衡的资本,偏偏业内人士不买账,虽然至今在服务器领域有一些成果,如2007年底以中国科大陈国良院士为主开发的万亿次高性能服务器开创了国产处理器应用的先河,在消费电子特别是电脑领域虽有中科梦龙等企业时不时有新闻稿发布,总给人虚晃一枪的感觉。
        自2007年华硕Eee PC吹响便携式笔记本的集结号,也给龙芯处理器带来了最佳的市场商机,由于微软对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最小支持为10英寸,而且不支持触摸屏,为Linux应用于便携笔记本带来机会,同时便携笔记本由于定位随时随地和无线上网,对应用软件的应用和需求相对普通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要低得多,Linux被微软压制多年,终于看到曙光,对于只支持Linux的龙芯来讲,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应当说从处理器架构来看,MIPS或者ARM可能更适合于便携笔记本,相同功能的处理器功耗会更低,一旦Linux在便携笔记本领域取得消费者认可,龙芯也便具备了市场基础,毕竟在微软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普通电脑领域仅仅依靠龙芯的力量要与Intel抗衡机会很小,关键是最佳商机来临,龙芯能抓得住吗?
        龙芯在电脑领域推广主要是依靠中科梦龙,作为主营业务为床上用品的江苏梦兰集团能够投资龙芯值得钦佩,却很难令人信服,抛开龙芯产品的成熟度不谈,看看AMD在电脑领域的推广难度便可以知晓未来龙芯的前途,当年AMD选定郭可尊出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固然因为郭女士的经营能力,也不排除郭女士的中科院计算所出身以及与柳传志良好的个人关系,AMD在中国的成功也验证了AMD高层当时决策的正确,联想对AMD的支持成就了AMD在中国市场的崛起。
        仅仅依靠中科梦龙很难令人相信龙芯能够突破Intel甚至中国台湾威盛的重围,龙芯要在电脑领域取得突破,唯一的机会便是与联想的结合,随着ACER、HP、DELL在便携笔记本电脑的投入日益加大,联想在便携笔记本市场已经落后对手,在电脑领域OEM流行的今天,联想要推出独具特色的便携笔记本已经很难,使用龙芯处理器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龙芯来讲能够与已经国际化的联想合作,将是成功商业化的最佳选择。
        话虽然如此,如果希望联想与中科梦龙合作显然不现实,即使联想希望使用龙芯处理器,想必也不会愿意与中科梦龙合作,其实前些年联想的大股东中科院曾经有意将曙光划归联想,可惜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中科院如果真的希望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现在到了将龙芯卖与联想的时候。
        产业的发展已经很难再将处理器列入基础研究范畴,国家投入巨资研究处理器全球可能也只有中国办的到,作为产业化运营已经非常成熟的半导体特别是处理器行业,龙芯要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被企业收购或者独立创业是必须的前提,仅仅依靠中科院计算所和梦兰集团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问题是联想愿意接受龙芯吗?龙芯又愿意被联想收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4 15: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最佳商机来临,龙芯抓得住吗?

联想对AMD的支持成就了AMD在中国市场的崛起.真的不对。联想甚至只买intel的。直到amd的双核的鼎盛时期的到,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买AMD的。要调查清楚啊。还有,龙芯商用肯定没戏。更别说CPU想商用好,就得有好的平台的。没有这一点,简直就是做梦,更别说龙芯本来就不怎么样.拿什么抓,就靠那几个人。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6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最佳商机来临,龙芯抓得住吗?

龙芯加油
中国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15 22:23 , Processed in 0.138591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