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65|回复: 1

芯片设计如何一蹴而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30 12: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芯片设计随着制程节点而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会浪费数百万的美金。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Q:本导体设计在第一次就取得正确的结果似乎很少见。为什么呢?

  Quan:部分问题涉及到功能的正确性,当拿到一个设计样片,你需要测试并得到正确的输出;其次是参数,它代表性能,设计要达到时序和功耗的指标。我们能够提供正确的SPICE格式和DFM的模型,所以设计者可以将它们包含入设计中。有时他们会测试模块,并且会有一个预期可以达到的指标。所有的仿真和分析结束后,设计者会认为他们可以达到目标。但是当芯片回来后,总是会有偏差。有时它功能还是正确的,有时功能也不正确。我们的目标是为EDA工具和方法学提供足够正确的数据,使得设计者甚至在流片前就得到与预期相符的设计。

  McCanny:一举中的的问题在工艺发展中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Q:但是现在犯错的成本更加昂贵,对吗?

  McCanny:是的,而且第一次就取得正确结果的可能在减小。这与很多因素相关。我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采用边界模型,它们是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角模型,然后你会试图依此来设计。这种方式在以前的工艺中很不错,但是这些设定的限制因素只可以保证满足时序。假定你达到了性能要求,但只满足时序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考虑泄漏功耗问题,如果你在某一方面设定太多的限制,那么在另一层面就会无法达到要求。这不仅仅是设计一个可工作的芯片,它还必须有应用市场。如果它功能正确也达到了时序要求,它还是有可能不符合功耗要求。你必须做出折衷,最终的结果就是角模型不再适用。

  Hu:在后端设计上我们已经做了些工作。在更高的工艺节点上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你生产45nm或32nm 芯片时,193nm的stepper光刻机的波长不受控。在制造方面,已经有很多问题发生。有了光学邻近效应校正,当你要将最终的图形上硅片时它是可预测的。否则会有很多的布线因为波长问题而断裂。在晶圆厂方面,像TSMC等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保证这些预测。

  Hamid:可预测性的问题很大。芯片开发很昂贵而市场竞争激烈,你的失误就是别人的成功。我们有从RTL 到Layout很成熟的流程。可预测性主要在于后端,与从layout到生产工艺相关,前端主要是进行功能验证。我们将70%的精力放在验证上,但仍然会由于失误而导致至少3/4的芯片需要重新布线。这些都会对可预测性构成累积的影响。

Q: 对于这些问题有解决办法吗?

  Quan:作为一个产业链,设计公司、EDA公司、服务公司和晶圆厂必须一起努力来解决问题。像Jim谈到的,如今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尤其对于数字芯片是采用角模型,以此来预测最差情况,但是当所有情况都设定为边界值时你实际上是过设计。对于ASIC方法学,我们目前在研究静态模型。过程中可靠性的描述采用带不同分布的真实的统计的方式,对于后端,你所认为的图形经过光刻后会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到最终电路吗?也许还不会。但是随着制程的精细,这样的图形最终在电特性上会有偏差。因此,对于混合和模拟芯片的设计来讲,预测最终图形的能力,以及尽早在设计、时序模型或SPICE网表中考虑这种影响的能力很重要。

  McCanny:我不认为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呈指数级的变大。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减小失误的风险。没有完美的方案,但是可以通过改进来提高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就成功的可能性。在一个无序的年代里,充满了随机性,唯一可参考的就是统计数据。因此想要提高首次成功的可能性你必须制定一个计划,而不是不断的发出疑问。这是一个思想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流程。

  Hu:方案必须由晶圆厂、EDA公司和设计者共同提出。晶圆厂必须提出一些模型,比如TSMC拥有的DFM数据kit。

  Hamid:通常我们关于预测性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不能对边界情况建模,也无法测试。解决的办法是得到更多消息并加入系统中,从制程中提取信息并反馈到流程中需要很多的工作。

Q:但是对于前端和后端设计中众多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呢?


  Hamid: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选取那些理解起来即准确又简单的优质信息,但是知易行难。

  McCanny:有些信息来源于后端也仅用于后端,如何在前端使用呢?统计模型的好处在于它基于先前的经验和大量的设计。你并不需要从后端获取有用消息来服务于前端,因为你已经有了很多不错的先例,你只需要收集数据并有效的抽象这些数据。

  Quan: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试图解决这个挑战。我们在生产制造上有很多不同设计和不同制程的经验,在后端上我们有海量的数据。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前端就利用到这些东西,最终得到良好的设计。几年前,我们决定将所有的这些生产数据打包成为人人可用的一种格式。一个例子就是DFM数据Kit。它不仅有很多数据,也可以被一致的使用,具有可预测的结果。所有这些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Q:在130nm我们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只会变得更糟,对吗?

  Hamid:在后端,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正试图提取为某种人人可用的格式。在前端,随着制程的减小我们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逻辑,更多的功能意味着更多的测试。

  Hu:业界有很多关于发展太快而导致事情变坏的案例。从130nm到65和45的速度太快了,最后,它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由于太多的限制也增加了管芯面积。

  McCanny:也有一些变化在发生。在整个设计流程中你必须做出施加何种限制的决定,在ASIC和数字设计流程中通常对高度和间距有限制,而此时其他部分都很正常。进入新制程时代后会对设计规则有限制的需求,满足了某条限制,必然要放弃其他一些需求。在以往当面对不可预测的问题时你可以增加余量,现在如果你增加了余量,你就必须在其他一些地方放弃一些余量。

  Q:过度关注多样性,又会损失功耗预算,对吗?

  McCanny:是的。角模型只有在你的单元也很小的时候才会有效。

  Quan:这也不仅仅是一个更快更好的工具的问题。它还与方法学有关。以后,整个后端分析会与设计流程结合,因为设计者不用再面对这些问题所以这将会减低复杂度。

  McCanny:如果想要布局走线正确,还必须加入另一元素,即如何建立一个足够正确又不会增加太多余量和复杂度的模型。它可以在正确的层面抽象问题,做出适当的折衷。

  Hamid: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案,它可以测试每一个独立的模块、子系统以及重复利用这个软件的系统。这变为你是否能够有好的方法来表征这些信息。我们发现一旦找到设计中被测量的良好表征方式,我们就有太多的测设,而我们不可能做完所有的测试。设计变成了风险管理的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30 2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芯片设计如何一蹴而就

RE:芯片设计如何一蹴而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8 07:27 , Processed in 0.12695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