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98|回复: 2

安捷伦:让脉冲调制RF雷达信号的测量变得完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20 16: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人的一生中都要与许多人、许多地方擦肩而过而过。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地方,我们曾经有缘擦肩,但很快淡出了记忆,有的却影印在脑海,挥之不去。乌镇,无疑属于后者。

——题记

  
  秋雨纤纤,扬扬洒洒,象一块从天而降的流动纱巾,遮住了乌镇的脸庞。游人如织,伞流成河,熙攘的声浪,滑落了乌镇的面纱。这座江南名镇,向我们展示了她千年的文韵和迷人的风采。
  
  踏进乌镇风景区的大门,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参天,苍翠欲滴。林中有一条用碎石铺就通往乌镇的道路,路旁种着一片片的翠竹,走过竹林来到了乌镇的面前。弯曲的走廊,静静的小河,小河上几座石桥,河道里几顶乌篷船,在细雨中飘荡,房屋鳞次栉比半枕在河流之上。乌镇以她独有的水乡风貌接待着我们这些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
  
  沿着遮雨的曲廊,走过跨河的石桥,走进乌镇,也就走进了千年古镇的历史隧道。古老的街道狭窄修长,青石铺成的路面光滑且高低不平,留下岁月深深的脚印;街道两旁用青砖和石木结构的建筑,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早已韶华色退,风蚀斑驳。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站在秋天的雨里向游人述说着流年的沧桑。
  
  乌镇,作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曾经有过历史的荣耀和辉煌。据《乌镇》地方志记载:乌镇自古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地。于大运河直接相通,是周围地区的商贸中心。到明末、清初,乌镇东南西北四栅连城一片“民物藩阜,第宅园池盛于它镇”正是当时乌镇繁华的写照。乌镇处于环太湖经济圈,从杭州到苏州,从水路起,乌镇正好处在中间。去上海,湖州、苏州等地,在没有铁路和公路的时代,乌镇是最方便的地方之一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发展和造就了富甲一方的乌镇。在明清时代走向了顶峰。如今,车水马龙的场面早已随风而逝,只留下这一片明清建筑,在小桥流水中尽显沧桑、颓废。
  
  走进民俗博物馆,抚摸历史的肌肤,感受乌镇的脉搏。你会为乌镇的建筑风格而惊叹。在乌镇,每一所房子,每一扇门,每一道樑,无一不是精雕细琢。这些宅第都蕴含江南所特有的风韵。推开沿街的一个石门,是一个不显眼的开井,穿过天井是一进二厅,再往里走豁然开朗。长方形的天井里雕洞画廊,楼台相连,器宇轩昂。彰显着当年主人的身份、地位、兴趣和爱好。只有置身这样的环境中,细细的寻觅和品位,才能领略和想象出当年古镇的繁华和富饶,想象着来往商贾的车水马龙,以及主子和奴仆的生活场景。世事更迭今天,那些当年的豪宅盛况,早已是王谢堂前旧时燕,物是人非了。
  
  我们沿着那条青石铺就的街巷,依次参观了汇源当铺,江南木雕,蓝印花布坊、高公生酒坊,林家铺子和茅盾故居。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当年的繁华,已经远去,留下来的唯有躺在博物馆了的那些无语的陈设,向游人讲述着昨天的故事。走出幽静的街巷,来到了古镇的中心广场。广场南侧的寺庙里香火缭绕,钟声悠远。广场北侧的古镇戏台上,锣鼓喧天,仍上演着千年乌镇的前世今生……
  
  在秋雨中与乌镇擦肩,又在秋雨中与古镇握别。当我们走过乌镇的另一座石桥,踏出古镇河街的时候,秋雨又轻轻的合上了乌镇朦胧的面纱。遮住了古镇沧桑的面孔。
  
  来过,未曾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17 19:00 , Processed in 0.104608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