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4|回复: 0

中国据何较量外太空 怎样不被美国骗入歧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0 15: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太空是排他性的战略领域,是主权的延伸,一旦被强国瓜分完毕,不仅想进去很难,而且也会沦为航天附庸,永远失去竞争机会……

  较量外太空,中国据何而战


  本报记者 刘 刚

  某些发达国家在蛮横指责中国发展太空进攻武器的同时进行“打卫星”试验,其目的何在?中国将建成什么样的类GPS系统,方能不受发达国家的掣肘?海南不仅要建成经济特区,还要建成航天特区?

  这些问题,最近成为不少军事爱好者的热门话题。而这一热点,则来自于一本名叫《争夺制天权》的专著。这本专著里,究竟为中国描绘了怎样的太空前景?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该书作者之一张健志,请他就书中的一些独特观点以及目前航天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详述了自己的看法。

  1
为什么说航天关系国家存亡?
  怎样才能不被美国骗入歧途?


  羊城晚报:你认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关系国家的存亡”,有这么重要吗?

  张健志:航天科技不是孤立的技术,它是高科技产业群中的领帅技术。一方面,它的发展和能力不能摆脱其他产业的支撑。它依靠其他产业形成的产品,对其他产业起到牵引和拉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航天技术正逐渐成为主导现代战争的核心要素,这一点在海湾、科索沃、伊拉克等战争中已经得到验证。我们要汲取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教训,抓住机遇发展航天技术,抢占制高点。

  太空的轨道资源也是一种有限的非再生资源,太空是排他性的战略领域、是主权的延伸,一旦被强国瓜分完毕,不仅想进去很难,而且也会沦为航天附庸,最终会被淘汰出局、永远失去竞争的机会。

  羊城晚报:你怎样看待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张健志:我们是一个航天大国,但还不是一个航天强国。首先,要针对国情加快航天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从功能化的发展模式向效能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其次,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一些重要基础性航天卫星产品和技术需要配套补齐,并尽快形成稳定、有效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系统体系,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急需。第三,要扩大视野,加大航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开放力度,从研发到融资,把航天这盘大棋搞活。第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开发一些比较超前的“奢华”性的航天技术。

  羊城晚报:你在书中提出,在航天科技项目的确定上,要警惕被美国的“太空战争”等宣传把戏引入歧途。

  张健志:航天工程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效益滞后的庞大的战略产业。在1956年至1986年间,据说苏联投入了3700亿美元,美国投入2200亿美元,欧洲航天局投入210亿美元,日本的投入为62亿美元,中国则是126亿元人民币。有人把航天工程形容为吞钱的“黑洞”,也有人认为它是生金吐银的“聚宝盆”。

  在航天工程的发展中,对目标和途径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旦决策错误,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前苏联在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警惕美国吹嘘太空军备竞赛的真实意图,在冷战时期,美国就耍了很多把戏,诱骗前苏联在航天领域投入倾国的财力和物力,成为拖垮前苏联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美国又在大谈“太空战争”,其实美国的太空战争搞的是“半真半假”,主要目的是“威慑别人炫耀自己”,他们在计算机上搞了不少虚拟演示,真正投钱则慎之又慎,真正的“天军”离他们吹嘘的还相差很远。我们发展航天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以国力的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为评价标准,绝不会被有些国家眼花缭乱的太空把戏所迷惑,更不会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2
“打卫星”是项什么先进技术?
  中国为何发展“北斗星”系统?

  羊城晚报:去年一些发达国家蛮横指责我国发展太空进攻武器,同时自己却大张旗鼓地进行“打卫星”试验。所谓的打卫星试验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它的作用是什么?

  张健志:所谓的“打卫星”技术,实际上就是空间“精确交汇”技术,它研究的是两个高速运动物体如何准确相撞的问题。西方的一些媒体对后发展国家发展高端技术的态度一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人类除了要面对战争威胁外,还要面对来自太空的小行星和天体碎块撞击地球的威胁,这是关系到子孙万代人类共同安全的大问题。众所周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给人类带来空前的威胁,以现在的航天和观测技术看,人类还没有真正掌握避免这种灾难的手段。作为一个航天大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探索、研究甚至做一些试验,来试图解决这类问题,是无可指责的。

  此外,自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向太空发射了数千个各类飞行器和卫星,有的重达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它们中的很多已经被废弃或失去控制,不仅对其他航天器和卫星是一种威胁,而且随时可能坠落在地球上,伤及无辜。要解决这类问题,也都需要发展空间“精确交汇”技术。

  羊城晚报:国内有媒体披露,美国一个航天专家认为中国独立发展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系统”,与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技术上有很大差距,你是怎么看待的?

  张健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主权航天产品,除了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那斯,欧洲正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外,据说日本、印度也要建。美国的GPS搞了几十年,技术上比较成熟,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美国一方面通过商业化的GPS从世界各国赚走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给别人的信息码又是精度很低的东西,并且随时可以停掉。GPS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各国看清了要打现代战争没有它不行。

  一个大国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都要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以免花了钱还要受别人的掣肘,沦为航天附庸。我国开发的北斗系统原来的设想只是区域性的,只覆盖中国本土和周边地区,但最终还是要发展成全球性的。

  3
海南火箭发射场有什么优势?
  “海南航天特区”价值在哪里?

  羊城晚报:海南发射场是我国建设的第四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它的意义何在?

  张健志:从地理位置和区位布局看,选择在海南建设运载火箭发射场,在我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具有指标性意义。冷战时期各国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更多地是考虑军事需求,随着航天技术在民用、商业和社会活动中越来越重要,航天正逐步被纳入经济总体活动中,航天的经济效益已被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在靠近赤道的发射场发射同步卫星,可以节省运载的燃料消耗和提高运载火箭的有效负荷。比如,在海南发射场发射一颗同步卫星,要比在酒泉发射场发射节省燃料和提高有效负荷10%—15%左右。

  羊城晚报:你在书中提出了“海南航天特区”的建议,是怎样构想的?

  张健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针对美国的太空军备竞赛战略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太空和平发展战略。在海南建设“海南航天特区”,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海南的区位优势打开航天对外开放的瓶颈,同时还可以围绕航天发射开发,衍生出许多极有商业价值的航天二次产品和产业,借助互利双赢的商贸活动,可以凝聚人气,把广大中小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发展中小国家自己的航天高技术。

  所谓“海南航天特区”,是指在海南这块具有特区政策的地方,划定一个区域,以航天发射为中心,对相关航天产业和各种航天服务行业实行一系列特殊的法规、制度、政策和措施,用特区的办法来实现航天国际合作、联合开发和和平利用太空技术的总体目标。

  航天发射技术和海南区位优势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海南航天特区,通过开发航天发射的边际战略效应,可以使这两大战略优势互补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开放成果。

  人物简介


  张健志,航天战略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二炮装备技术部副总工程师、二炮工程学院客
座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邀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3 00:02 , Processed in 0.10646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