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6|回复: 0

GPS导航持续升温 引发IT巨头跨平台火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 1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诺基亚、微软、谷歌均以"天价"涉足"卫星定位"领域
●国内GPS厂家仍沉迷于"开车找路",专家建言应深挖"定位追踪"

●GPS不应沦为手机销售筹码,低价不是GPS生存之道

  "两年来去深圳不下30次,可能因为过于依赖了,现在我要不用GPS,还真不知道怎么走呢。"家住广州的小何驾车途经深南大道时,按GPS的提示转进了一条匝道,谁知车没走几步前面竟是一片工地。"可能地图太久没更新了,我用的还是2005年的版本,反正大方向错不了,也就懒得更新了。"据小何介绍,自己购买GPS模块加软件的总开销不过1500元左右,自此以后再没有其他投入。

  在黄埔大道东4S店相对集中的区域,记者抽样调查了20名正在使用GPS导航的车主,其中超过80%的用户认为使用GPS最大的好处是一次性投入,使用时完全免费。显然,这些并不是GPS的全部。从诺基亚、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近来的动作看,GPS的价值远不止导航这么简单。正因为如此,一场各行业巨头齐集GPS平台的大会战,已经拉开了帷幕。

  GPS导航持续升温

  GPS正如当初的拍照手机一样,势不可挡地走向普通用户。

  在今年的3GSM大会上,手机巨头诺基亚推出了适合步行者使用的诺基亚地图2.0(NokiaMaps2.0),强化了行人导航功能,新增多媒体城市指南功能,并提供卫星图像,同时支持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这对于国内仅限于汽车导航市场的GPS应用而言,既拓宽了思路,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据研究机构ABI估计,通过GPS使用地点资讯服务的使用者,2006年约1200万人,到了2022年的,这一数字将暴增25倍,达3.15亿。中国的移动导航市场将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呈现快速发展。

  只需要短短五年,纯粹的汽车导航显然无法将GPS的用户群扩大到如此的地步。

  "国内消费者需要跳出的是GPS就是导航的误区,真正的GPS应该与‘定位追踪'画上等号。"电子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李硕向记者表示,从国外GPS市场的构成来看,从7岁的孩童到70岁的老人,都有使用GPS的必要,这才是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一众互联网、电子消费品巨头们纷纷掘金GPS的重要原因。

  "提及GPS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觉得这是项消费颇高的玩意,动辄数千元,事实上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它已经走到了寻常人的身边。"据李硕介绍,使用目前最流行的GPS芯片SIRFⅢ,整套模组量产后的价格仅在1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单调的、基于制造的成本竞争只能使该行业走向没落,也不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有益的使用体验。他认为,目前国内混乱的GPS市场正有这种趋势,但一些国际巨头们动作会逐渐影响到国内市场,加上GPS成本下降,导航之外的应用正在萌芽。

  巨头鏖战GPS功能

  记者抽样采访20名正在使用GPS导航的车主,其中17人认为使用GPS最大的好处是一次性投入,使用时完全免费。13人认为GPS的作用就是导航,需要寻路时采用。包括诺基亚、谷歌、微软在内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希望改变这种想法,也希望能从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7年,诺基亚以81亿美元的"天价"买下电子地图资料厂Navteq的行为令业界震惊。在其传统的手机领域竞争对手摩托罗拉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当时的摩托罗拉CEO詹德曾认为这个价格"偏贵"。不过在GPS行业内,诺基亚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另其新的竞争对手中国台湾国际航电和TomTom紧张了起来,他们随后分别以23亿欧元和29亿欧元的价格竞购另一个地图资源公司TeleAtlas.

  然而不止是诺基亚,互联网巨头谷歌也开始注意GPS市场,作为全球搜寻引擎的龙头,谷歌在新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中也提供开发工具,务求让更多人一起分享想地点相关资讯服务,其中GPS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家是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四成的行业航母,另一家是地图及相关服务的使用者已超过两亿人次的互联网巨擘,诺基亚和谷歌跳出了各自擅长的领域,在GPS上展开了正面交锋。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的卫星定位系统晶片厂商SiRF首席执行官MichaelCanning曾表示,诺基亚已把Google当成头号竞争对手。

  除此之外,微软也有涉足GPS市场的动作,目前其与国际航电联手在美国推广的MSNDi-rect,就是在国际航电GPS导航仪中预先安装微软的服务,这套系统可以让用户轻松取得微软透过广播讯号传送的即时天气、交通、股票、新闻以及娱乐活动资讯。

  火拼与交锋,正在密集化,在中国这个许多行业内都能标注为全球第一市场内也是如此。

  3GSM大会上,除了推出map2.0外,诺基亚数款发布的新机也将GPS作为了标准配置。在年后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负责诺基亚东半球业务的全球高级副总裁赵科林表示,今年诺基亚所推出的手机中将有一半附带GPS功能。手机行业咨询机构战国策资深分析师杨群认为,作为巨资收购Navteq后的动作,诺基亚大规模进军GPS市场是早晚的事,但像现在这样高调宣布自己的GPS布局和战略,速度之快还是让业界吃了一惊。"接下来要看其他巨头和GPS领域中原有的几家公司将如何应对了。"不过杨群可以肯定的是,价格降低、应用扩充、市场扩容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他相信一些针对中国市场特色的GPS服务也会在年内逐一亮相。

  误区背后的死胡同

  国内GPS手机的发展,盲目的投入和血拼价格的现实背后,隐约透露出当初拍照手机发展的影子。在中国市场上没有进一步挖掘拍照手机内涵的松下和NEC均退出了国内市场,通过贴牌尝鲜的南方高科则还在清理债务问题。

  "一些国产GPS手机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000元以下,一些杂牌手机因为采用盗版地图,价格还要更低些。"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手机二次开发人员告诉记者。在国内厂商大规模采用的MTK(联发科)公板上,添加GPS的产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MTK成熟、低成本的GPS手机全套方案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引进,延续过往的战略,这些相似度极高的产品血拼的还是价格。

  波导华南大区首席代表王道杨告诉记者,杂牌机厂商的战术一般是"底价出牌",也就是按最低的价格把货大量抛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和零售商定价,在市场上销售。这点与手机行业传统的定价、调价、厂商提供价保的方式截然不同。最终形成"只有低价才是生存之道"的市场规则。和双卡双待、大屏幕手写等硬件配置一样,GPS在国内手机厂商的手中也成为了"底价出牌"的筹码之一。

  "国内生产GPS手机的厂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仅把其作为一项硬件来看,而忽略了其增值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杨群如是说。李硕则认为,未来真正能在中国市场中将GPS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化的只有大型的国际厂商,这点与国内厂商盘子较小不无关系,但显然是不利于国内GPS行业发展的。

  在晚间的一档电视直销节目中,天语的GPS手机把内置的"测速点监测"功能作为一项主要宣传点。但由于这种类似"电子狗"的功能未被国家正式认证和允许,整个"宣传"显得很模糊。另一家国内厂商多普达推出的全新GPS手机中也有类似功能,但有鉴于此,无法作为重点来宣传。"这不是个别现象",杨群认为,国内的GPS发展误区正在显现,低价和擦边球不会是长远的发展动力。

■业内观点

  GPS应用面庞大得令人"匪夷所思"

  电子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李硕:真正的GPS应该与"定位追踪"画上等号。从国外GPS市场的构成来看,从7岁的孩童到70岁的老人,都有使用GPS的必要,这才是诺基亚等IT巨头纷纷掘金GPS的重要原因。

  艾瑞市场咨询研究副总监侯涛: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特色业务之一,定位服务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亮点。很显然,定位导航已经是一个发展潮流,联通和移动觊觎这个市场是完全正确的。

  北京协进科技副总裁刘晓:任何GPS应用乘以中国的手机用户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都将产生匪夷所思的"价值"。从应用需求来看,不像短信息那样仅停留在沟通层面,定位服务可以打造出丰富的应用类型。

  运营商暗拼GPS筹码

  中国移动15元包月试商用:中国移动从去年11月开始试商用GPS手机导航业务,用户只需要手机具备GPS/AGPS模块,从"移动梦网"进入"MO新生活"菜单,下载安装GPS导航系统软件即可使用,或者直接访问WAP页面http://navi.monternet.com/下载GPS导航系统软件。该业务的使用资费为包月15元,或2元/次,非WAP包月用户需要另行交纳GPRS流量费。中国移动在2005年也推出过手机位置服务,靠基站与手机的距离来测定用户大致位置,但效果不及GPS。

  中国联通600多城市地图定期更新:联通高调推出114汽车语音导航计划(即在全国114个城市提供汽车语音导航业务)。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时,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到开车路线;如果用语音导航,还能得到实时提示,该项业务还能够实现5米到50米的连续、精确定位,并已经实现了全国漫游。中国联通GPS业务的一个重要砝码是资费。据透露,联通2005年GPS业务刚推出的时候是18元/月,目前,联通GPS包月资费已下调到8元钱。联通的另一个优势是地图。目前有十多个公司获得手机地图牌照,可以为联通CDMAGPS业务提供600多个城市的手机地图。并且,联通CDMA主要地图厂商可以做到1个季度更新一次。2008年,GPS导航业务将是联通CDMA的重点业务,在资费方面也将更灵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2 23:43 , Processed in 0.109852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