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3|回复: 2

WiMAX以退为进让TD很受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28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TD如今的处境完全可以如此概括。WiMAX的暗地红火,与TD死水般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
11月2日,投资50亿元的中兴天津产业基地在滨海新区开工建设。该产业基地占地55万平方米,预计于2011年全部建成,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中兴天津基地以WiMAX等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就在前几天,华为表示,用WiMAX建设网络,成本可以低很多,容量却可以高出很多。
其实,不仅是中兴、华为如此,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4大电信运营商,都在暗地里测试WiMAX,它们不会有钱不赚。而它们表面上大力支持国产3G标准,更多的是屈从行政压力。从原来的国际巨头的支持,到现在国内厂商的倒戈,TD的前景日益变得愁云惨淡。
从这次的通信展来看,原本是以TD为核心,没想到却成了WiMAX的陪衬。而围绕TD与WiMAX的讨论兵分两派,针锋相对。以TD产业联盟为代表的专家官员继续鼓吹TD的优势和先进性,而以阚凯力和项立刚为代表的专家和分析人士则认为TD相比WiMAX,无论从技术、成本还是产业化角度看,都处于劣势;甚至有专家把中国TD比作“阎锡山搞窄轨铁路”。
继续“意淫”已经没有实际意义,还是赶快放下面子,加快发牌,实现3G商用,并重点着手基于以TD为基础向4G演进。尽管WiMAX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不完善之处,我国只有尽早将TD市场化,才能把握主动权。
网络建设拖后腿
TD之所以让给大唐移动来做,主要是因为大唐的国企身份。但它连续多年亏损,负债累累,自身生产能力也十分有限。业内人士指出,有关主管部门将TD交给一家实力和竞争力都不济的企业,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交由华为、中兴,TD的进展肯定要顺利得多。
今年9月,国外各大投行纷纷指出,TD网络建设进度并未达预期,将影响中国3G牌照的发放以及电信行业的重组,导致3G牌照将在奥运会之后发放。而后来信产部官员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奥运会之前发放3G牌照几无可能。
就在WiMAX高歌挺进的同时, TD在国内的测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刚传出的消息表明,已接近尾声的TD终端外场测试结果显示,TD终端在室外接通率仅为95%,在流媒体播放时也会出现传输中断的现象。而且这还是官方数据,如果是实际应用,结果可能更加糟糕。
大唐移动的TD网络建设已经拖了后腿,在业界几乎成了共识。但就是这样靠贷款维持生计的企业,在此前的中国移动TD试商用网络一期招标中,中标主设备合同额约17亿元,占中移动全部招标总额的36.68%,测试终端获中移动集中采购总额的65%。此外还获得包括电信和网通在保定和青岛的招标合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今年上半年,大唐移动在TD测试过程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在青岛,网通TD的测试结果表明,14项指标中,中兴有10项领先;在保定,中国电信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唐移动在主叫呼通率、端到端的呼通率等关键指标上,落后于起步较晚的鼎桥。
大唐移动从1999年开始提出TD标准,至今已有8年之久。2006年后,随着TD大规模试商用的开展,原本就资金短缺的它,就更加捉襟见肘,基本只能靠贷款维持生计。政府之所以将TD重任交由大唐移动,主要是因为大唐移动脱胎于大唐集团,拥有深厚的政府资源。
2006年,中移动副总工程师真才基入主大唐集团,成为大唐集团的新任董事长。TD产业联盟由于最初由大唐移动等企业提起, TD联盟秘书长杨骅就是原大唐移动的副总裁,而由政府主导的运营商和设备商共同参与的TD测试,正是在TD联盟的平台和组织之下。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络,大唐移动得到特别关照不难理解。
然而,大唐移动却有点像扶不起的阿斗。今年8月下旬传出消息,大唐移动在上海TD试商用网络建设中原计划应向运营商提供60%的设备,但实际只达33%,完成基站建设361套,仅为合同的17%;在广州的试商用网建设中计划供货100%,而实际只达到45%,基站建设264套,为合同的16%。 在保定和青岛的TD试商用网络建设中,共完成基站建设33套和20套,分别占这两个城市TD试商用网络合同的26%和8%。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唐移动(包括大唐集团)从未进行过任何制式的大规模移动网络建设,产业能力较弱。大唐移动仅靠技术起家,没有自己的工厂。更何况大唐移动近年来连续亏损,而大唐电信也自身难保,无法给与更多支持。投入多产出少,让大唐移动这几年来只能靠借款度日,目前债台高筑,甚至连自己的专利也被“卖身”作抵押。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让大唐移动承建多座城市的TD试商用网络建设,难免力不从心。
分析人士指出,大唐移动远比不上中兴和华为,对方有多家工厂,而且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如果在招标时,能考虑这一因素,TD网络建设可能会顺利得多。
阻碍TD的因素
几番在面对媒体提问时,信产部官员只是重复着一句话,“现在TD网络建设顺利!”但究竟有多顺利,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业内人士透露,上TD并不是中国移动的意愿,而是政府的意思。对TD的投入太大,而其他几家运营商又实力不济,所以才由中国移动揽了这个活。
大唐移动内部员工透露,中国移动对何时上TD并不紧张,而是经常找茬,挑大唐移动的瑕疵,不等十分成熟,绝不商用,以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今年8月,在面对记者提问时,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只字不提何时上TD,反而重点强调了2G服务。可见,移动对TD并不关注。
国外对中国迟迟不上TD,早在几年前就持批评意见,甚至有评论认为这一事件影响到了中国政府的形象。但这并没有给有关主管部门以压力,TD进展依然迟缓。
人算不如天算,今年10月,WiMAX突然转投3G阵容,并与中国的3G标准共用频段,TD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WiMAX可在40英里(约合64.4千米)范围内,以70MB/秒或更高速率发布无线宽带连接。它的传输速度要远快于当前的固定宽带连接,后者的传输速度大多为2MB/秒左右。
TD进展缓慢,还与我国电信行业的垄断不无关系。中国目前有9亿电话用户,其移动电话用户超过5亿人。这一庞大的用户群,是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相对封闭的电信市场,使得几大运营商不费气力,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这就导致它们对新技术的漠视。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表面看移动和联通、电信和网通都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只是在政府设置的范围内进行,所以就不难理解取消漫游费和座机费有多么艰难。
而且,原本为了促进竞争而分割而成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将事业划分为南北地区,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这当然也加剧了垄断。
偏安一隅,让国内运营商失去了对技术进步的追求,阻碍了TD的发展。
兵分两派
10月23日,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表示,虽然WiMAX已经进入了标准体系,但标准还不够完善,离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它的网络管理和盈利模式也需要摸索。因此,对TD的冲击不会太大。
与此相同,大唐电信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山枝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WiMAX技术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达不到无缝切换的要求,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而是一个无线城域网技术。跟TD相比,其产业链的成熟度相差2年。
与上述极力“褒TD贬WiMAX”的观点不同,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和通信观察家项立刚为代表的学者专家,则比较理性地对照分析了WiMAX与TD,毫不客气地指出,TD的应用前景不容乐观。
阚凯力认为,WiMAX与其他3G标准相比,其优势有目共睹。搭建一个WiMAX网络,比使用国产3G标准搭建网络成本低很多,而性能会高出很多。WiMAX是全IP技术,一部分是电路交换,一部分是分组交换。这种技术的特点是一方面使容量很大,另一方面又大大简化了网络系统,减少了交换机之间交换带来的成本费用。
还有,WiMAX传输速度快,即便在移动条件下也有几兆,远比其他3种3G标准优越。因此,无论是从WiMAX的技术性能、成本优势还是有效利用频段来讲,都没有理由反对它成为3G标准之一,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无线通信的问题,有利于电信事业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作过分析,如果在北京市铺设WiMAX网络,完全覆盖仅需要2000万元。而铺设TD网络,没有几亿元甚至数十亿元都达不到这种效果。据说,中国电信在保定搞了一百零几个TD站,就花了2亿多元。保定的城市规模远不及北京,而且布局也不及北京复杂。从成本角度看,WiMAX的优势显而易见。
在WiMAX成为3G标准不久后,华为就推出新一代移动WiMAX商用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集成了第4代移动技术。华为与日本运营商在东京开展的WiMAX试验显示,采用该解决方案可以减少约30%的基站部署数量,而系统容量可提升一倍。
项立刚则认为,WiMAX是TD走出国门的头号对手,TD要想在其他国家发展,很可能面临没有频率资源的困境。
暗地支持
WiMAX是一种新兴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数据传输方面,其无线数据业务的吞吐量比其他3种3G标准大,传输速率也要快出几倍,常被称为3.5G或4G。
英特尔、IBM和三星等都是WiMAX技术支持者;摩托罗拉、北电网络这些老牌设备巨头也全面押注WiMAX。WiMAX的核心专利分散,其论坛的470多家企业都拥有1000多项WiMAX核心专利。三星所持产权最多,但也没有超过3.5%。此外,中兴、华为等不少中国企业也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
近几个月来,很多运营商都对WiMAX表现出极大热情。日前,AT&T宣布将建立移动WiMAX商用网络。而Sprint Nextel是第一个宣布将移动WiMAX正式商用的运营商,不久前宣布,它已将纽约WiMAX市场的开发合同交给了三星,将在2010年前投资50亿美元开发WiMAX。最近,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已经正式加入WiMAX论坛。 
现在,韩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智利、巴西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都在致力于WiMAX网络的建设。
国内企业虽然对国产3G标准表面上很支持,但更多是屈从政府压力。所以,它们表面很支持国产3G标准,但暗地里却在试验WiMAX。华为在WiMAX上就有持续投入,它在中国、美国、瑞典以及印度设有研究机构,研发人员在2006年就超过600名,在这一领域已获得超过60项专利。
中国产业链相关厂商也已对WiMAX有所准备,中国移动目前正在构建历史上首个WiMAX标准的奥运无线接入网络。今年7月,中兴与Sprint Nextel正式签署了WiMAX终端供货合同;今年8月,华为宣布将在中东地区部署首个基于802.16e标准的WiMAX商用网络,为沙特电信在3个主要城市的用户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
今年7月26日,中国台湾省以南北为界发放了南区3张,北区3张WiMAX牌照,运营执照发放后,运营商已针对WiMAX基站、终端设备展开测试,计划明年初正式布建WiMAX网络,最快在明年下半年就可看到WiMAX移动宽带网络迈入商业化。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哪家企业是傻子,不会有钱不赚。另外, WiMAX成本低廉,相对TD,进入门槛更低。电信分析专家王煜全指出,如今,除了中兴、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信产部电信研究院、UT斯达康、上海微电子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等,联想、烽火、展讯等公司也于近期纷纷加入WiMAX论坛,试图在未来分得一杯羹。
11月2日,中兴投资50亿元在天津建设产业基地,以WiMAX等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
出现暗地倒戈的局面,对国内厂商来说,是一种无奈,也是出于对自身生存的考虑。要想到国外去赚钱,掌握了WiMAX技术,无疑多了一份主动权。
路在何方
说WiMAX不成熟,有些自欺欺人。如果这种技术真如国内一些专家所说的不成熟和缺点多,也不至于受到英特尔、摩托罗拉、三星等巨头的热力追捧。它们显然看到了WiMAX的前景,所以才会加大投资和下注。
现在,WiMAX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商用,并且得到了众多国际巨头的力挺,在产业化上远比TD成功。究竟是TD好还是WiMAX优,争来论去已无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TD该何去何从?
信产部电子科技委委员李进良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应对,一方面通盘规划2G与3G网络建设与运营,充分利用现有的2G网络,停止新建2.5G/2.75G等过渡性网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促进TD大干快上;另一方面,我国应以TD作为未来4G的基石。”尽快商用,对TD大有裨益,才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在北京的通信展上,有专家指出,TD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WiMAX的冲击,而是如何尽快大规模商用及加快技术演进步伐,以跟上整体3G前进的步伐,否则很难避免被边缘化。
TD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善,也不可能把它调试得很完备再商用,只有在商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究竟还存在哪些缺陷。3G后还有后3G,技术的演进是无止境的,这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有不少人认为,WiMAX成为3G标准,对TD其实是一件好事。WiMAX起点高,原本是4G,它转投3G,有自己的技术优势。TD应该从夜郎自大中清醒过来,以前国际上的TDD频率都是闲置的,TD可以高枕无忧,现在别人可以用WiMAX,压力就大了,如果能把压力化为动力,对TD今后是一大促进。
TD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迟迟没有一个商业化的网络环境,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能把技术真正推到极致。展讯CEO武平对TD的未来透露出担心,“推TD的就像一场战争,而我们都是练兵场里的战士,天天在那儿演练,但没有上战场和对手较量,只有真正上战场才知道战争的厉害。”
WiMAX成为3G标准,对TD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不能早日成熟起来,TD未来的路将会更难走。

作者:袁梅   来源:《IT时代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WiMAX以退为进让TD很受伤

TD加油!TD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WiMAX以退为进让TD很受伤

TD加油!TD加油! 中国必胜!中国必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6 17:29 , Processed in 0.130218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