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4|回复: 0

NGN与PSTN须要互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30 20: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电信市场开放、竞争引入的步伐不断加快,以语音、多媒体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融合、分层控制及统一IP承载为代表特征的下一代网络(NGN)正在悄然向我们走来。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正纷纷开始着手营建NGN实验网络:传统运营商希望通过NGN完成网络转型演进并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新兴运营商则希望利用NGN的开放性及低起点,在利润丰厚的电信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从长远看,作为新生事物的NGN当然是目前所有现存各类网络的最终演进目标,然而由于市场管制政策、网络运营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这个演进和替代过程必将是漫长和渐进的。并且由于业务覆盖范围有限,NGN网络也不可能作为孤岛单独存在,由此决定了所有NGN运营者都必须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与各类相关网络实现无缝互联互通。从另一个角度讲,网络互通问题的解决又是关系到NGN运营成败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以承载控制合一及电路交换为基础的PSTN,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演进,已在全球范围的电信运营商网络内形成了绝对优势的规模,该网络提供的固定话音及其他电信业务也拥有着绝大部分的电信用户及运营收入。这就对处在新生及试验阶段的NGN网络与目前广泛部署且处于主导地位的PSTN网络的有效互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PSTN用户互通的话务量必将构成NGN总话务及运营收入的主要部分。
分析NGN与PSTN网络在组网方式、业务、信令承载以及媒体流编码格式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异,考虑它们之间的互通需求,必然会涉及到如下几方面:
1.网络承载连接的互通
PSTN网络的信令及媒体业务流承载在基于TDM的E1/T1物理时隙通道上,而NGN的信令及媒体业务流则在无连接的IP网络层上传输,并以高层IP媒体流控制传输及信令传输协议来保证端到端的连接可靠性。因此,两个网络的边界上必须有合适的设备来完成不同承载模式之间的互通转换。由于在NGN体系中,信令及承载面媒体业务流分别在不同网络层面和物理设备(控制面软交换及承载面媒体网关)上处理,因此网络承载连接的互通需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信令承载的互通与用户承载连接的互通。
2.应用控制信令的互通
PSTN侧交换局间一般采用基于共路No.7方式的ISUP、TUP,或随路方式的R2、No.1实现局间的呼叫互通,而NGN内则在软交换设备间采用SIP、H.323、BICC等基于IP的呼叫控制协议实现局间呼叫互通,在流程及消息构成方面完全不同于PSTN侧各类信令,这就要求处于NGN互通节点位置的软交换设备必须能同时支持PSTN侧及NGN侧的局间呼叫控制协议,并完成二者之间转换。
3.媒体格式的互通
对于语音业务,PSTN网络中的媒体流一般采用非压缩的波形编码PCM格式,而在NGN中,为了实现VoIP带宽节省的目的,采用了压缩比较高的模型参数编码格式,如G.723.1、G.729等,而其他业务如传真等也采用了特殊的编码方式,因此媒体格式的双向转换是必须解决的互通问题。
由于PSTN端局必须实现局间双向四线到用户端双向二线之间的转换,而实现转换功能的混合平衡线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回声泄漏现象,由于NGN内部的IP语音承载及编解码处理存在较大时延(超过36ms),使得NGN用户在与PSTN用户通话过程中必然受到发话话音回声现象的干扰,导致通话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在NGN与PSTN的网关设备上对语音及回声流进行监视,并尽可能自动完成对多余回声的抵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6 23:19 , Processed in 0.100466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