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9|回复: 0

中国移动TD是场“鸿门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18 1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未来的行业重组不会撼动中国移动的竞争地位,但是根据日韩经验,TD-SCDMA网络产业链的不完善或对其业绩构成拖累
全球市值第一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0941.HK)在国内市场上的领先优势,是否会因预期中将要到来的行业重组而扭转?而承建TD-SCDMA网络,究竟对中国移动意味着什么呢?
TD:祸兮福所倚
最近,关于中国移动集团承担TD-SCDMA网络建设和测试滞后的传闻不断。测试本身表明现在TD-SCDMA网络的产业链尚不完善,不过以下几个因素也表明由其承建TD-SCDMA网络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首先,承建TD-SCDMA网络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意味着一种资源牌照。可以说,中国移动已经实质性地提前获得了承建TD-SCDMA网络的牌照。当然在TD-SCDMA网络测试顺利之前,3G正式商用牌照的发放还会持续延迟,而且TD-SCDMA网络的承建也表明中国移动最想做的WCDMA网络已经渐行渐远了。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获得的补偿是重组的延迟,以及重组过程中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
实际上,由中国移动母公司中国移动集团来承建TD-SCDMA网络,对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减少CAPEX(电信运营商资本性开支)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未来中国移动可以根据母公司承建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未来在租赁和资产收购之间作出选择。
不过,上马TD-SCDMA网络对中国移动而言,并不一定意味着极大优势。一方面,未来国内运营商都面临着2G和3G并行局面,如果3G服务刚开始只是以语音服务为主体的话,那么和现在的2G和2.5G网络存在一个提供服务的区隔问题,这个问题是几个运营商都会遇到的,中国移动也不例外。
另外,TD-SCDMA网络产业链的不完善对于承建商中国移动来说也是一大风险。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全球3G商用的试验田,是WCDMA和CDMA2000两大标准的商用网络直接对垒之地。2001年,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开始建设WCDMA,第二年,其第二大运营商KDDI也开始承建CDMA 1X,后来升级到CDMA2000网络。在开始的3年内,新增用户(Net Addition)中大部分选择了KDDI网络。
这应首先归因于在NTT DoCoMo开始建设WCDMA网的时候,WCDMA产业链尚未完善,其终端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这种情况也与NTT DoCoMo采用的宣传策略有关。当时,NTT DoCoMo过度宣扬了WCDMA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却忽视了对用户应用体验方面的强调;此外,和原有的2G通信PDC网络的互联问题也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原因最终都阻碍了NTT DoCoMo的3G用户的增长。
直到2005年以后,随着终端和技术标准等问题逐步解决,NTT DoCoMo的3G业务才得以快速发展,其用户的绝对增长才超过KDDI的3G用户。由此可见,3G产业链的不完善在网络建设和运营初期确会给移动运营商带来极大困扰。
当然,中国政府对TD-SCDMA网络的大力支持,对中国移动来说也是个毋庸置疑的有利因素。从TD-SCDMA网络正式开始建设10城市商用网络以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的公司加入进来,甚至包括海外的设备巨头都宣布关注TD-SCDMA网络研发和市场。从观望到行动,TD-SCDMA网络建设的开始也是一个促其打消疑虑的过程。
领先优势不易撼动
相对于中国移动未来在TD-SCDMA网络商用方面的表现,投资者可能对预期中的行业重组给中国移动带来的影响更感忧虑。从2003年至2006年,四大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总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速度为17.2%。其中,营运收入规模中,移动通信占将近60%份额,固网通信运营商收入份额则不断下滑。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移动通信替代固网通信的效应日益明显,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固网运营商的语音通话渗透率趋于饱和,而宽带应用尚欠缺能带来大规模赢利的成熟商业模式。
2006年,中国移动占了45%市场份额,较2003年增长了6%,其销售收入约是中国联通的3.2倍。单从销售收入规模上看,中移动具有明显优势,而且与其他运营商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虽然电信重组会引入新的移动运营商,但是我们预计,新移动运营商进入后首先会在东部和南部城市进行存量用户与新增用户的争夺。而中国移动的品牌和客户服务优势则是其他几个运营商不可比拟的,这在发达城市电信运营市场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些地区,电信已经从一种简单“通话工具”向“生活方式”过渡。
而当发达城市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直至市场逐渐饱和后,在对不发达城市用户的争夺中,中国移动由于具有良好的网络覆盖和分销渠道,还将占据先行优势。因此,从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先行优势、品牌效应、客户忠诚度以及综合运营能力等方面来看,中国移动在行业重组后的领先优势并不易撼动。
移动通信市场远未饱和
对中国移动的更大担忧,来自于全球性基础电信运营商MOU(每用户每月平均通话时长)增长具有天花板效应情况下,ARPU(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正面临着的趋势性下滑。
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新增用户大多是低ARPU用户,从而对平均ARPU具有平抑作用;其二,虽然增值业务增加很快,但缺少“杀手级应用”,因此数据ARPU增长未能弥补语音ARPU的下滑。从某种程度上讲,以短信为代表的数据类ARPU与语音类ARPU之间还具有相互替代性。
未来3年至5年,国内的3G网络商用会逐渐成熟,带来更多数据ARPU贡献,不过总ARPU还可能延续平缓下滑趋势。实际上,3G对ARPU的提升究竟能有多大作用,还要看3G商用后具体应用和营销策略,看能否吸引到实质性使用量。从日韩等成熟3G市场经验来看,在3G网络运营之初的3年-4年,数据ARPU对总ARPU的提升幅度其实很有限。
不过,国内的电信运营市场有其独特的地方。从政府管制、市场需求和供给三个角度的分析表明,同世界上其他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如AT&T,Vodafone等相比,国内运营商的竞争环境更好,因此相对来说,国内电信基础运营业也具有更加长期的稳定增长。
虽然目前国内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用户群,但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还远未达到饱和程度。截止到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渗透率为38.3部/百人,远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尚呈现递增趋势,2005和2006年分别增加了5800万、6900万移动用户,而今年上半年净增长就约有4000万户。如果按照这种递增速度,估计到2010年左右将达到50%-54%左右的渗透率,还是低于很多发达国家的渗透率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7 03:59 , Processed in 0.10305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