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0|回复: 1

光传送网的演进方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2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一直以来,光通信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追求更大容量、更长距离,如今数据、视频等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传送网向更高速率、更长距离演进增添了新的动力。过去十几年中,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一直是以点到点的链路容量的扩展为主线的。近几年来,随着高度动态的IP业务量的持续高速发展、专线业务的稳步发展、网络容量的相对宽余和竞争的加剧,传送网需要向更加“睿智”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建设一个大容量的、高度灵活的、动态的、可靠的、可管理的传送网已经成为我国传送网转型的关键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市场的需求决定着下一代光传送网的发展方向。目前数据业务增长极其迅速,而传统光传送网主要是根据电路模式的语音业务进行设计的,存在着诸如业务指配复杂、时间长、易出错、带宽效率低、成本高、网络扩展性差等缺陷,不具备对IP业务的优化传送和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汇聚和疏导的能力。运营商要求下一代传送网具备如下特点:能经济地支撑持续的业务量的增长,特别是IP业务的增长(增长率达到三位数);能满足企事业应用和其它新业务应用(VPNSANNGN)对网络高质量的要求;能继续降低成本(CAPEXOPEX);从业务接口分组化到内核分组化;能适应网络和业务融合的趋势;具备高安全性;具备对业务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具备高生存性和自动配置能力。
      随着市场对传送网要求的不断变化,下一代传送网将呈现诸多新趋势:一是组网方式开始从点对点和环网向网状网方式演进,并进一步向智能化光联网方向发展;二是利用高速、多波长、宽频谱、窄间隔、低成本、多功能器件和集成化器件,链路的成本/比特将继续下降;三是网络边缘趋向传送和业务层的融合,并向智能化和内核分组化演进;四是网络核心趋向传送层与业务层分别独立发展,光传送网本身向业务网方向演变;五是网络垂直结构趋向扁平化,中间层薄化或淡出;六是网络水平的光化趋势继续向用户延伸。在这些新趋势中,网络智能化是光传送网由静态基础网向动态业务网转化和更好地适应IP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功能在全网的部署成为光传送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就是这样一种智能传送体制。
      运营商引入ASON后,可以充分发挥智能光网络的网状网组网能力,并结合多层保护恢复技术提供对业务的多级恢复和差异化服务。近年来,国际、国内各大光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加大了智能光网络的研发力度,不断地将智能光网络产品推向市场,ASON已经渐渐趋于成熟。在传送层面,OEO交换平台已经成熟。在控制层面,UNI1.0完全成熟,已经实现多厂家互通,目前正在开发UNI2.0,增加对以太网的支持以及呼叫与连接分离等。ENNI1.0信令部分比较成熟,实际设备的路由和信令等基本功能已经具备并可实现互通,但ENNI接口尚不能实现多厂家设备的统一保护恢复,不能最优地使用全网的资源。在管理层面,跨域的电路连接和拓扑管理还无法实现端到端多厂家跨域管理,有些厂家的分域分权管理功能和详细计费功能尚不具备,这些都有待成熟。除了ASON基本成熟之外,VPLSPBTTMPLS等电信级以太网传送技术也开始获得业界的重视,有的已经进入商用,有的即将进入测试和商用阶段,这些都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光传送网以SDH环网和点到点WDM为主,辅以动态网状DXC/SDXC,而到2010年左右,将以静态OADM/OXC和基于SDH的网状ASON为主,也有可能出现基于OTNASON,在2010年之后,光传送网将演进到全光的动态网状ASON,这样的传送网将更加智能。在未来,光层将提供统一透明的多业务平台,核心网将从廉价的带宽传送网转向直接提供盈利服务和应用的业务网,允许实施多层生存性机制,避免业务层备用带宽浪费,光层恢复可有效对付物理层大故障。届时,光靠卖连接将无利润空间,必须实现光传送网从纯粹的连接提供者向传送业务提供者转型,这其中动态指配和多层交换结构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0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光传送网的演进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3 11:51 , Processed in 0.12932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