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88|回复: 1

从欧洲3G落伍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8 1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相对于日韩来说,欧洲的3G发展缓慢,截止到2006年6月,3G用户达到3763万户,占总移动用户的5.4%,主要3G制式有WCDMA,HSDPA,CDMA2000 1X,目前在欧洲开通3G的运营商主要有两个,分别为Vodafone和和黄3公司,欧洲的3G运营商在运营3G网络时虽有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值得我们吸取教训。

  1)、起步失误

  2000年前后,欧洲开始拍卖3G牌照,此时,欧洲发达国家的移动用户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口总数的60%,语音业务已经趋于饱和,为了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开始把以3G为主的数据业务作为增长源泉,欧洲的运营商把未来的希望都压在了3G上了,其实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语音业务还是主导,但由于热情高涨,政府主管部门高价拍卖3G牌照,运营商也通过高额费用买下了3G牌照,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无更多的资金建设网络,同时,欧洲的运营商普遍采用WCDMA的制式,在2004年以前,相对于CDMA2000来说,WCDMA是个不太成熟的制式,因此欧洲3G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定困难重重。

  2)、2G时代数据业务落伍

  日韩在2G时代数据业务已经开展的丰富多彩,无论在商业模式或业务类型上都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而欧洲在3G商用化之前数据业务不丰富,仅仅是文字短信很普及,而不象日韩在传送图片、图象数据等业务上已经有所成就,因此欧洲发展3G缺乏前期的市场培育和成熟的业务平台。

  3)、人文环境的差异

  最为不同的是,欧洲人注重实用性的业务,对娱乐性的数据业务不象亚洲人感兴趣,从业务的性质看,娱乐性的业务是一种趋感性消费的业务,而实用性的业务是趋理性消费的业务,因此,娱乐性业务比实用性业务能更快的发展用户,因此在欧洲发展3G更需要理性的思维,不是高昂的热情所能解决的。

  4)、营销策略有误

  欧洲在发展3G时,2G网络覆盖已经很好,在和黄第一个在欧洲推出3G时,双模手机已经出现,和黄本可以推出双模手机来解决3G网络覆盖不好的问题,但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卖掉了2G网络去发展3G,这就失去了2G网络的规模用户和网络覆盖,当和黄意识到双模的重要性时,又要去付漫游费给2G网络运营商,其实更为可惜的是,和黄失去了2G网络的规模用户,在通信行业,运营商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网络的规模经济性。同时,欧洲的3G运营商在宣传3G时犯了一个错误,过多的宣传3G的技术优势,而不是业务优势,这说明欧洲的部分运营商没有认识到3G是市场驱动的产物。

  5)、产业链不成熟

  欧洲的3G运营商由于过早的背上沉重的资金压力,同时WCDMA的技术不成熟,使更多的运营商推迟3G的商用,2000年前后欧洲运营商取得了3G牌照,但直到2003年和黄才第一个推出3G服务,更多的是观望,这样一来,终端厂商和SP/CP也处于观望状态,手机的贫乏,业务的单调,用户的规模效应没有起来,使产业链处于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

  当然欧洲的3G业务也有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

  1)、数据卡业务

  在3G业务的推广上,Vodafone首先将数据卡业务作为重点,Vodafone在2003年4月推出的“移动上网卡”业务,而真正大面积的推广是从2004年的下半年,使客户可以通过在笔记本电脑中插入数据卡随时随地接入高速互联网,以3G数据卡业务为重点全面协调地发展3G业务,是Vodafone既定的目标,截止到2006 年9月,vodafone已经有133万名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移动办公了。

  2)、创新的计费方式

  在3G资费方面,Vodafone有所创新,Vodafone一改过去基于流量的付费方式,采用了新的基于“事件”的付费方式,浏览网页不再单独收取费用,而是包括在资费套餐中,或者干脆免费。基于“事件”的付费方式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帐单轻松得知每一次使用的开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5 15: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从欧洲3G落伍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3 02:07 , Processed in 0.13104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