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52|回复: 9

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5 2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串行通信来交换数据和信息。1969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了RS-232C作为串行通信接口的电气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间按位串行传输的接口信息,合理安排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机械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采用单端驱动非差分接收电路,因而存在着传输距离不太远(最大传输距离15m)和传送速率不太高(最大位速率为20Kb/s)的问题。远距离串行通信必须使用Modem,增加了成本。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工业局部网络中,传输距离常介于近距离(<20m=和远距离(>2km)之间的情况,这时RS-232C(25脚连接器)不能采用,用Modem又不经济,因而需要制定新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977年EIA制定了RS-449。它除了保留与RS-232C兼容的特点外,还在提高传输速率,增加传输距离及改进电气特性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增加了10个控制信号。与RS-449同时推出的还有RS-422和RS-423,它们是RS-449的标准子集。另外,还有RS-485,它是RS-422的变形。RS-422、RS-423是全双工的,而RS-485是半双工的。
RS-422标准规定采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电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位速率为10Mb/s),增加了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1200m)。
RS-423标准规定采用单端驱动差分接

New Compressed (zipped) Folder.zip

424.08 KB, 下载次数: 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29 12:1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7-6 09: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6 11: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7 0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30 08: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8 2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好像有点太简单了,这个也能称作详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7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22: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8 2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共享喽!!共享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25 22: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25 14:20 , Processed in 0.198830 second(s), 34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