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8|回复: 0

手机平板里热议的Qi无线充电技术揭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19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手机平板里热议的Qi无线充电技术揭秘
      2012年,三星的旗舰机型GalaxyS3LGOptimusLTE2、诺基亚Lumia920等无线充电手机掀起的热销狂潮还未退去,在“2012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WPC更是一口气展出了超过70款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赚足了用户的眼球。未来几年,一种无线充电技术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并逐渐取代各种各样数码产品的充电器,甚至可以为你的电动汽车在街头充电。它就是Qi无线充电技术。

     一说到无线技术,一般大家都认为是最新科技结晶或理解为最新的科学技术,其实无线充电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秘,原理非常简单,甚至我们自己都可以DIY用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无线充电功能。早在诺基亚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方案厂商在研制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世界上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是2011年上市的夏普-SH13C,同年生产的HPPre3同样支持无线充电,可以说无线充电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中运用更不是什么新鲜事。

   电磁感应技术成熟
   只要是学过电气工程学的人,对于尼古拉·特斯拉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在1891年就提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正是磁生电这一原理为随后一百多年的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无线电力传输领域已经出现了几种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其一是电磁感应式,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相互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电力传输;其二是电磁共振式,这是一种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是将能量发送和接收装置调整到相同的频率或者特定的频率上实现共振,从而在它们之间实现能量的彼此交换;其三是无线电波式,这也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原理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相类似,即利用微型高效接收电路捕捉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然后将之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以上几种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方案中,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最为成熟。

   电磁感应是Qi甩掉大尾巴的关键
   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的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当电流通过线圈之后便会产生出磁场,而产生的磁场又会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有了电流便可以充电。无线充电器便是这样摆脱电线的束缚的。目前最为常见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主要是电磁感应,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段转移到接收端。


 
 

   根据这一原理,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智能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使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设备供电。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充电模式如何实现充电电压的稳定呢?其实这一点是和线圈匝数相关的,因为智能终端的线圈匝数同充电装置端的线圈匝数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所以在充电时能够产生稳定的电压输出。正是这样,我们才不用担心无线充电会存在电压不稳损坏手机的情况。
   为了提高充电的效率,需要两个线圈相互对齐,不产生偏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充电座内部的线圈还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内自由移动,可以自动检测终端的放置位置,并将线圈移动到该位置,使两个线圈位置相一致。
   Qi无线充电技术需要让被充电设备在2.54厘米范围之内,即近磁场无线充电。然而,考虑到无线充电的便利性,远距离充电更具有卖点。目前,业界已经着手进行相关的研究,预计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传输距离可达5米左右。
 无线充电技术疑问待解
   就像现在人们对Wi-Fi无线信号和一些数码产品天线杆是否有干扰和辐射等副作用一样,对于刚出现的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人们仍然有很多安全疑问,比如其是否会产生电磁辐射,是否会有使用限制和令数码产品价格增加等担忧。这里需要提一下无线充电联盟。无线充电联盟目前包括AtmelCallpod、诺基亚、奥林巴斯、飞利浦等。其中Qi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是国际无线充电联盟2010831日在北京发布的无线充电标准,也是目前全球首个无线充电标准。Qi可广泛运用于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中等功率数码产品中。Qi是通过在所支持的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中加装电磁感应装置来实现无线充电的,目前使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转换率上保持在70%左右,基本可以喝有限充电匹敌。而且安全性额非常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无线充电的确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但其辐射量远小于电视机和电脑。所以基本可以认为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忽略。
 
 


 
 技术参考:迅为电子设计讨论区www.topee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10 19:36 , Processed in 0.106292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