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第三篇
今天用了大半天装虚拟机,安装centos,到现在还正在尝试通过u盘安装linux,估计这次能成功了吧,如果成功了,我会在明天把具体的安装过程上传的,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 今天先对上午学到的一点点知识做一下总结 —————在linux操作系统安装之前,需要知道的一些内容 以我们现在的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应该可以支持linux完成大部分用途,而中型以上linux服务器需要更高的配置。。。 首先要明白的是:各个组件或设备在linux下面都是一个文件
对磁盘分区:磁盘的第一扇区主要记录了两个重要的资讯,分别是: 主要启动记录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启动管理程序的地方,有446 bytes
分割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颗硬盘分割的状态,有64 bytes
MBR是很重要的,因为当系统在启动的时候会主动去读取这个区块的内容,这样系统才会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且该如何进行启动。
分割表,记录了磁盘如何分割的信息,最多只能分割四个分区。
在上图当中,我们知道硬盘的四个分割记录区仅使用到两个,P1为主要分割,而P2则为扩展分配。请注意, 扩展分配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磁区来记录分割资讯,扩展分配本身并不能被拿来格式化。 然后我们可以透过扩展分配所指向的那个区块继续作分割的记录。
-主要分割与扩展分配最多可以有四笔(硬盘的限制)
-扩展分配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逻辑分割是由扩展分配持续切割出来的分割槽;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存取的分割槽为主要分割与逻辑分割。扩展分配无法格式化;
-逻辑分割的数量依操作系统而不同,在Linux系统中,IDE硬盘最多有59个逻辑分割(5号到63号), SATA硬盘则有11个逻辑分割(5号到15号)。
简单的说,整个启动流程到操作系统之前的动作应该是这样的:
1、BIOS:启动主动运行的韧体,会认识第一个可启动的装置;
2、MBR:第一个可启动装置的第一个磁区内的主要启动记录区块,内含启动管理程序;
3、启动管理程序(boot loader):一支可读取核心文件来运行的软件;
4、核心文件:开始操作系统的功能...
书上还提到了一些linux能够完成的服务任务:
NAT(达成IP分享器的功能)
SAMBA(加入Windows网络上的邻居)
Mail(邮件服务器)
Web(WWW服务器)
DHCP(提供用户端自动取得IP的功能)
Proxy(代理服务器)FTP
说明一下基本硬盘分割的模式吧! 最简单的分割方法:
仅分割出根目录与内存置换空间( / & swap )即可。 然后再预留一些剩余的磁碟以供后续的练习之用。不过,这当然是不保险的分割方法!因为如果任何一个小细节坏掉(例如坏轨的产生),你的根目录将可能整个的损毁~挽救方面较困难!
稍微麻烦一点的方式:
较麻烦一点的分割方式就是先分析这部主机的未来用途,然后根据用途去分析需要较大容量的目录, 以及读写较为频繁的目录,将这些重要的目录分别独立出来而不与根目录放在一起, 那当这些读写较频繁的磁盘分区槽有问题时,至少不会影响到根目录的系统数据,那挽救方面就比较容易啊! 在默认的CentOS环境中,底下的目录是比较符合容量大且(或)读写频繁的目录罗:
具体每个盘符的大小,可以不那么吝啬,稍微给多一点,不过鸟哥建议预留一些剩余的磁碟以供后续的练习之用 好啦,现在要开始蛋疼的linux安装旅程了,总是碰壁,但我觉得就快成功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