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数码领域,很多产品和服务都值得我们付出金钱,虽然它们的价格很高,但考虑到产品研发耗费的巨大时间和费用,并不能单单以原料来计算成本。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产品和服务的利润率高得惊人,但你又不得不去接受,下面便是7个典型的例子。 1、短信 平均费用:0.1元人民币一条 平均成本:几乎没有 无线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服务,基本上是只赚不赔的服务。这条包含160个字节大小的短消息,在国内的成本为0.1元人民币一条(如果没有选择包月服务的话),但成本几乎为0,不要听信运营商“网络建设与维护”之类的言论,除了春节拜年时,短信几乎不会让网络产生负载。 尽管手机资费号称一直在下降,但在国内仍未出现无限短信包月的服务,毕竟这是一个基本但是赚钱的项目。令人欣慰的是,微信、iMessage等互联网短信服务的兴起,仅仅需要使用到数据流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发送短消息的成本。 2、计算机和音视频电缆 平均费用:275元人民币(某国际品牌2.4米长HDMI电缆) 平均成本:约20元人民币(根据市场分析和财务报表估算)
Monster品牌的电缆十分昂贵 对于影音娱乐爱好者来说,众多不同的电缆是必需品,但是它们的价格往往过于昂贵,稍微好一点品牌的HDMI线经常要花费上百元人民币,诸如Monster这样的品牌则高达600元,实际上它们的成本十分低廉。 当然,一些昂贵的电缆会突出THX等认证或是“超高速”、“镀金材质”等卖点,但事实上都是绝大部分人不会用到的东西。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名牌和一般通用的数字电缆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只需选择好相应的标准即可。至于质量和兼容性,昂贵品牌和普通产品也没有绝对的差异,所以你可以忽视那些噱头式的宣传了。 3、智能手机 平均费用:4799元人民币(iPhone 5,16GB) 平均成本:1200元人民币
智能手机也是目前利润率最高的数码产品之一,不管厂商怎样宣传你的手机有多快、有多少个核心或是多高的摄像头像素,它们的内部组件成本可能仅有千元左右,当然这是类似苹果这样大品牌的成本,二三线或是杂牌的成本会更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先进的大品牌智能手机的成本还包括研发、市场宣传等其他成本,但利润率依然惊人,看看苹果、三星等公司的财报就会发现,智能手机旗舰的销量往往决定了公司一年的利润率。 面对较高的零售价格,目前一些用户会选择合约机这种补贴模式。当然,如果你能够使用到合约计划中的每一项服务,那么还是十分值得的;如果不能,实际上仅是为自己不需要的服务买单,并没有真正省钱。 4、打印机墨盒 平均费用:约18元人民币/克 平均成本:约2元人民币/克
是的,我们都知道打印机很便宜,但墨盒很贵,细算下来甚至要比香槟还贵。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打印市场的运作规律:打印机赔钱卖,用墨盒赚钱。另外,厂商也表示,墨盒的研发比我们想象中更困难,惠普便宣传他们一年投入到墨盒的研究费用高达十亿美元。 但事实上,我们很难估算出墨盒的真正成本有多少,具相关的调研公司表示,2012年彩色墨盒的平均成本仅为128元人民币,但打印机公司基本上不会出具墨盒的成本报告,在财务报告中刻意隐瞒了墨盒的利润率。 虽然可以选择注墨或是第三方墨盒,但往往难以获得原装墨盒的打印质量。总而言之,打印市场的模式便是这样,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 5、无线服务 平均费用:每月100美元(美国Verizon公司的无限通话/10GB数据集合) 平均成本:每月37美元
这里我们使用先进的美国运营商来举例。即使是在先进的美国市场,无线数据服务的价格依然不低,同时,并不会因为你付出了高昂的包月费用,而专门去建造一个基站。事实上,尽管运营商们一再表示加大网络覆盖、无线网络维护都需要成本,但是从他们高昂的毛利率就可以看出,成本其实没有那么多。以Verizon为例,毛利率高达63%。 6、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和维护成本其实很低 微软Office专业版 2013 平均费用:4899元 平均成本:832元 虽然微软在很多领域的表现令人失望,但是其老牌软件Office依然是一颗摇钱树,尤其是专业版。根据微软的财务报表显示,Office的利润率高达66%。而在众多版本中,专业版无疑是最为赚钱的。另外,微软也在通过无包装的在线销售形势,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率。 当然,Office软件的高利润率来自于它的市场垄断,目前全球97%的企业都以Office软件为标准文档格式,所以微软拥有相当高的定价话语权。 7、云存储服务 平均费用:5元人民币/1GB每年 平均成本:0.6元人民币/1GB 云存储也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互联网服务,市场上也拥有多种国内外的云存储品牌可以选择,诸如DropBox、Google Drive、百度云、微云等等。它们的定价策略也比较相似,提供了免费的5-8GB空间,扩容则需按年付费,算下来1GB的成本约为5元左右。当然,如果你把这个价格与本地存储相比,就会发现价格高得惊人,所以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成本可能会更低。 当然,“云”是一项便利的服务,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访问在线数据,所以尽管厂商的利润率很高,我们也不得不使用。避免被宰的最好形式则是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低、最稳定以及提供更多额外功能和扩展性的云服务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