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专家和教授以及一些CEO们十分喜欢“预测”各种事情,从而表现他们高瞻远瞩的视野。正如事实所呈现的,一些预言在现在看来很准确,一些却极不靠谱,看上去更像是天大的笑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史上10大最不靠谱的科技数码产品预言,其中不乏“大神”级别的乔布斯哦。
1. “iPhone不会成功”——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2007年4月)。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可以说是一个“大嘴巴”,经常发表一些雷人的观点或是预测,其中最为可笑的自然是关于“iPhone不会成功”的言论。在2007年首款iPhone发布时,史蒂夫·乔布斯称其“重新发明了手机”;而鲍尔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iPhone基本上不会获得任何的市场份额”,并列举了诸多原因,如合约价格过高等。那么回到2013年,iPhone不仅获得了42%的美国智能手机份额以及13.1%的全球份额,并且从外观设计、操作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为手机行业带来了诸多新的灵感,成为了近代最伟大的数码产品之一。
2. “人们不需要家庭PC”——DEC公司CEO肯·奥尔森(1977年)。 事实上,当1998年康柏收购DEC公司时,CEO肯·奥尔森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大的错误了。他曾经在演讲中表示:“人们不需要在家庭中使用PC”,虽然他曾解释说这句话被媒体断章取义,实际上他的意思是人们不需要在方方面面都依赖计算机。但事实上,2013年IDC预测的PC销售总额为3.45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类PC设备,人们事实上真的随时需要计算机,并且是不同种类的。
3. “5年内,平板电脑将不再流行”——黑莓CEO索斯滕·海因斯(2013年)。 也许黑莓CEO索斯滕·海因斯只是想试图忘记Playbook的失败、或是他忘记了还有一个小东西叫“iPad”,总而言之,他的“平板电脑消亡论”简直是本年度科技行业中最可笑的观点,虽然在一个月后,他表示黑莓对平板市场依然有兴趣,但也为时已晚。事实上,平板电脑在2013年同期的销量增长了142%,各种不同尺寸的产品也层出不穷,“五年内消亡”的说法实在是天方夜谭。
4. “音乐流订阅模式已经过时”——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2003年) 。 已逝的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做出了很多正确的预测,包括后PC时代的到来和Flash技术的死亡(虽然一定程度上是苹果推动的),但是他也曾做出错误的判断。虽然iTunes在数字音乐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乔布斯非常不看好基于订阅的音乐流模式。但事实上,Spotify已经拥有600万的订阅用户,苹果也在今年推出iTunes Radio订阅服务,显然这是一个趋势。
5. “远程购物不会成功”——《时代》杂志(1966年) 。 或许在20世纪60、70年代,通过产品目录购物的形式没有成功,但这并不代表远程购物是不可行的。著名的《时代》杂志给出的理由是:女性喜欢逛街,通过实际的体验来购买产品。但显然,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这一购物形态,上到Burberry这样的奢侈品、下到淘宝原单货,全世界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逛网店!
6. “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将在2015年攀升至第二位”——IDC(2011年)。 著名研究机构IDC曾经在2011年表示,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将在2015年攀升至第二位,超过iPhone,但目前看来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2013年第一季度,WP的市场份额仅为3.2%,相比之前的Windows Mobile更低,远远落后于iOS和Android系统。此时,IDC也已经悄悄更改了预测,表示市场第三名将在微软和黑莓间产生。
7. “1996年互联网将瘫痪”——以太网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1995年) 。 以太网发明者罗伯特·梅特卡夫曾在1995年预言,1996年互联网将迎来毁灭性的瘫痪,事实上当然是大家都没事。但这位互联网先驱并没有闲着,在2011年又发表了“社交网络泡沫”的言论,Facebook要小心了……
8. “惠普将成为平板市场的NO.1”——惠普VP埃里克·卡得(2010年) 。 当惠普以天价收购了Palm从而获得Web OS,并发布了TouchPad之后,自然会有些膨胀,所以便有了上面的豪言壮志。当然,事实已经证明,Web OS是彻底失败的产品,惠普的移动互联网大计也就此泡汤。
9. “蜂窝电话不会取代有线电话”——发明家马蒂·库珀(1981年) 。 一些发明家也并非总是高瞻远瞩的,即使是手机的发明人,马蒂·库珀也没能正确预测蜂窝电话的未来,或许他当时没有考虑到数字技术吧。显然,数字蜂窝电话已经取代了有线电话,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相关数据显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座机,但是拥有手机。
10. “1944年会出现飞行汽车”——飞行员埃迪·里肯巴克(1924年)。 著名飞行员埃迪·里肯巴克曾在1924年表示,在20年后,汽车将具备飞行功能,就行水上飞机一样。当然,这只是科幻片里的场景,也很难在近期内实现普及。不过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在跟进这个项目,需要预付约28万美元,2015年才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