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5|回复: 0

三通道低功耗 ASK 接收机介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5-7 14:07
  • 签到天数: 22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11-5 1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PAN3501 是一款最多三个通道接收的低功耗 ASK 接收机,可用于检测 15kHz-150kHz 之间的 LF 载波频率的数据信号并触发唤醒信号。支持检测可编程的 16 位或 32 位曼彻斯特唤醒模式。PAN3501 具有 RSSI 检测功能,可以检测出每个通道的信号大小。 PAN3501 具有内部时钟发生器,可来自晶体振荡器或内部 RC 振荡器。用户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外部时钟发生器代替。
    PAN3501 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接收灵敏度进行调节,在保证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实现更长距离的通信。同时,自动调谐特性能确保芯片与期望的载波频率完美匹配,极大简化了天线调谐器。PAN3501 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通过切换曼彻斯特识别模式来达到方向定位和位置识别。  

    主要特性:三通道低功耗 ASK 接收机、
    载波频率范围: 15kHz-150kHz
    接收唤醒灵敏度: 80uVRMS
    低功耗模式下侦听状态最低功耗: 2.2uA
    1/2/3 通道独立运行
    32 位可编程的曼彻斯特唤醒模式
    支持三种唤醒模式:频率检测、模式识别、位置识别
    可编程的灵敏度调节范围
    误触发计数器
    支持 RTC 唤醒定时
    工作电压: 2.4v – 3.6v(TA=25℃)
    工作温度: -40℃~85℃

    应用领域:校园门禁卡、PKE无钥匙门禁系统

    QQ图片20191105095952.png
    监听模式:
    PAN3501 工作在监听模式时, 所有使能通道的天线输入接收载波信号。在这种模式下,只有模拟前端的通道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工作。如果检测到特定频率的载波,则在所有三个信道上开RSSI 测量,并将结果存储在相应寄存器中。
    如果不需要多个方向检测,则可以停用一个或多个通道。如果只需要两个通道,则需要停用通道 2;如果只需要一个通道,则使能通道必须是通道 1
    监听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工作模式:
    1) 标准监听模式: 所有使能通道在同一时间同时工作
    2扫描模式(低功耗模式 1
    在扫描模式中,定义了时间窗口
    T=1ms,并且在每个时间窗口中只能有一个通道处于活动状态。如下所示,当某个时间窗口结束时,当前活动通道被关闭,下一个通道变为活动通道,依此类推。例如,如果使能了三个通道,则在第一个时间窗口中,唯一的活动通道是通道 1。 当第一个时间窗口结束时,通道 1 关闭, 通道 3 被激活; 第二个时间窗口结束时, 通道 3 关闭,通道 2 被激活; 在第三个时间窗口结束时,通道 2 关闭, 通道 1 重新被激活,并继续按照上述顺序依次进行, 直到任何信道检测到载波的存在为止。扫描模式(通道变换)由芯片内部逻辑控制。一旦任何一个信道检测到载波频率,所有三个通道都会立即被同时激活,此时芯片将比较哪个信道具有最强的 RSSI。具有最高 RSSI 的信道将被连接至解调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单个通道的电流消耗来执行对多方向的监视,降低功耗的同时能够具有同标准监听模式相同的灵敏度。

    QQ图片20191105100358.png

    (3)ON/OFF 模式(低功耗模式 2)
    在此模式下,芯片将接收通道设置为间歇工作模式;所有信道在一定时间 T 中都同时打开, 在下一段时间中都同时关闭, 如下所示。关闭时间可以由寄存器控制位 R4<7:6>来定义。
    例如,如果 R4<7:6>=11, 则开启时间为 1ms, 关闭时间为 8ms
    QQ图片2019110510051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21 21:30 , Processed in 0.122428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