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6|回复: 0

(DC/DC) 应用电路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2 13:5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9-10-14 14: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针对“电源IC技术规格的解读方法”,我们已经说明了“技术规格的封面”、“框图”、“绝对最大额定和推荐工作条件”、“电气特性的要点”以及“特性图表、波形的看图方法”。本项将说明技术规格有记载“应用电路例”。
    ・应用电路例
    电源IC的技术规格基本上都有刊载其IC的应用电路例。没有刊载时,应该会另外以应用备忘录等名称备有应用电路例的补充数据。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显示其IC的使用标准电路例,让大家可以利用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各引脚或搭载功能虽然文章已有说明,不过在完全没有电路图的状态下,即使听了说明也往往很难懂,而且不举例的话想必也难以说明。
    向厂商确认虽然有必要,不过所刊载的应用电路例大多已架构实际电路并确认工作,此外,有时还同时备有其电路的评估板。所幸开关稳压器IC所使用的电路构造为IC的基本电路,只要变更外置部件的常量即可符合要求规格。当然,特别条件或要求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或工夫时,如果利用基本应用电路例或评估板一面修改一面进行评估以配合自身设计的话,由于可以缩短设计和评估时间,故推荐多加利用。
    下述的电路图是摘录于开关稳压器IC的技术规格BD9A300MUV的说明例。只要有几个电容器和阻抗、1个电感,基本上配合输出电压设定部件的常量。



    此外,视技术规格而定,有时会以代表性输出电压为主提供各外置部件的常量或型号。此IC技术规格也有提供,故显示摘要为例。此IC例中,针对此应用电路例基本上可以从表格中选择对应设定电压的部件来进行设计。由于原本为部件数量少且设计简单的IC,故通过附加此类信息可以使设计更加快速。
    ・基板布局
    应用电路例相关,有时会发生的麻烦例。“明明依照技术规格所载的电路图、部件编组电话卻无法工作”等问题。在没有简单结线错误等前提下,此种问题大多起因于基板布局。
    在开关电源设计已相当普及的近年来,“基板布局在开关电源设计中极为重要”的认知想必相当高。不过,由于以车乐美/靶心基板(万能基板)或时而以空中管线编制的电路进行评估的例或过去勉强制作印刷基板但管线围绕或部件设定场所不适当,故产生大峰波,有些情况下会有损坏IC的例。
    为了不发生这种麻烦,技术规格或应用备忘录会显示基板布局例。因大多为双面基板,故显示双面布局,有时更进一步直接提供制作基板可使用的电子文件(光绘文件等)。
    如前所述,为了发挥开关电源所期待的性能和特性,需要适当的基板布局。应用电路和基板布局由于表里一体,故强烈推荐任何一方都参照这些信息。
    以下是摘录于技术规格的基板布局相关信息和布局页,请作为一例参考。

    评估板如上述,在此追记作为参考。技术规格有记载评估板的型号,有时虽有刊载参阅的URL,不过近年前往厂商首页的产品页时则有提供相关信息的链接。例如,这里是BD9A300MUV的首页,有“评估板数据下载”按钮,请下载后看一下内容。评估板使用手册除了板的规格外,还提示修正的方法、基板布局等。此外,也有提示基板布局用的光绘文件。

    < 相关产品信息 >
                                   
                                             
    • 开关稳压器                               


    关键要点:

    ・标准电路例是部件选定(含型号、常量)和设计的出发点。
    ・记载的电路基本上厂商有确认工作,有时也有准备评估板。
    ・电路是否已经确认工作,为慎重起见,有必要向厂商确认。
    ・为获得所期待的性能和特性,基板设计也很重要,所以须配合电路例来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11 10:55 , Processed in 0.104739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