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计算设备可以说是2013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与之相关的产品形态先后进入到公众视野,比如谷歌X实验室推出的Google Glass、Pebble科技推出的Pebble智能手表。作为消费电子设备老牌厂 商之一的索尼,同样对穿戴式计算表现的饶有兴致。
外观设计“腕带和表盘分离式设计,外观时尚、使用方便。”
SmartWatch在外观上和普通的手表较为接近,和一些运动类型的手表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或者可以说,这款手表的装饰性特征更加的明显。SmartWatch手表在构造方面别出心裁,表盘和腕带采用分离 式设计,佩戴时直接将表盘夹到腕带的固定位置即可。色彩方面,表盘主色调为黑色屏幕和白色机身,而腕带则包括黑、白、灰等多个颜色版本,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颜色需求。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要 腕带,直接利用表盘的背夹将手表固定在背包的肩带或者是T恤上。 另外,腕带比表盘更重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橡胶材质的腕带。实际上,腕带中部预留的卡口位置并不是橡胶材质,其重量也绝大部分来自于该部位,至于是否为金属材质,在非暴力拆 解的情况下,无法查证。 总的来说,SmartWatch的外观设计在视觉效果方面的表现力还是非常突出的,经过抛光处理的白色表盘后盖圆润且有光泽,屏幕四周由银灰色铝制金属拉丝镶边也和整体风格保持高度一致,然而在材 质方面的选择略微欠妥,独立的表盘拿在手中没有什么份量,廉价的特性也就表露的非常明显。
屏幕性能“低屏幕分辨率在内容细节展示方面捉襟见肘。”
SmartWatch手表采用了1.3英寸128X128分辨率OLED多点触控显示屏,而这又是索尼考虑欠妥的地方之一。作为手表形态的穿戴式计算设备,最依赖的莫过于表盘上的屏幕,而1.3英寸的128X128分辨率 显示屏实在难以让人接受,虽然在看一些应用程序图标的时候还能将就,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如幻灯片浏览手机中的图片时,根本无法入眼。同样是智能手表,Pebble虽然尺寸只有1.26英寸,但分 辨率则达到了144X168,更重要的是Pebble科技巧妙的采用了电子纸显示屏,摆脱了像SmartWatch这样的手表对显示精度要求过高的尴尬。另外,索尼进入穿戴式计算领域相对较早,更应该具备一种前瞻 性的目光,而不能得过且过,等到其它厂商出高分辨率产品的时候,再被动的跟随。
功能特征 “个性化的界面、强大的信息同步能力和人性化的电话提醒方式。”
时间界面虽然SmartWatch是一块智能手表,其本质功能依旧是查看时间。不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手机设置手表时钟界面。目前,索尼为这款手表打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时间显示界面,既包含传统 的手表界面,也包含电子时钟界面,当然还包括部分概念性的时间显示界面。手表的时间自动和手机同步,不需要任何额外设置。
信息同步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屏幕,索尼最大化的挖掘了SmartWatch的信息显示能力,支持同步手机中的短信、邮件和社交网络内容,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手表上,利用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查看手机对应功 能中的内容。比较遗憾的是在社交网络支持方面,暂未提供中文本地化服务,因而中国内地市场的社交网络平台暂不支持,而Facebook和Twitter等服务在国内又处于不可用状态,因此用户能够使用的功 能只能局限于短信和邮件。
电话提醒通讯方面,除了短信查看以外,利用电话提醒应用程序,用户还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收到电话提醒通知,甚至可以在手表上直接挂断电话,便利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还不支持直接利用手表接听电话。另 外,手表还支持查找电话功能,当电话无法找到时,直接打开手表中的Find My Phone应用,手机将会自动发出振铃提醒。
操作系统和应用“复杂的配对和应用安装操作增加了用户学习成本。”
SmartWatch采用uC/OS-II实时操作系统,而这也可以看作是索尼考虑欠妥的又一个方面。我们实在难以想象在开源操作系统盛行的年代,索尼却选择了一款封闭式的操作系统。如果说封闭能够保证安 全性和运行效率,那么完全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MotoActv智能手表显然可以颠覆这一理论。毫无疑问,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基于开源操作系统定制的穿戴式计算设备,而索尼的封闭路线无疑是给自己 敲响了被边缘化的前奏。另外,开源也是一种做产品的心态,仅凭一己之力就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索尼来说在时间上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说应用软件之前,我们先说说SmartWatch的操作方式。首先,用户拿到这款手表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使用手表,而是要通过蓝牙完成手机和手表的配对,而这个配对又是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实 际上,SmartWatch的配对还算简单,但你得摸到窍门。首先,用户需要下载一款名为智能连线的应用程序(索尼手机用户不需),然后开启手机的蓝牙功能,并搜寻设备,在手表处于关闭状态下,长按 电源至屏幕出现带有刷新图标的同步界面,才能完成配对。而网上很多教程的问题就出在这一步,如果用户开机后就放开电源按键,配对到死都无法完成。 完成配对之后,我们还得为手机安装名为SmartWatch的应用,然后在打开智能连线(或智能连接)应用程序,在设备中的SmartWatch(或智能手表)项目中,为手表下载应用程序和小组件,对应的程 序和组建下载完完毕之后,我们才能在手表中操作相应的功能。 费尽一般周折之后,用户才能正式开始体验SmartWatch,但就是这一连串繁琐的步骤,很可能会让很多人怨声载道并对这类新产品避而远之。而这也是索尼需要在后期的穿戴式计算设备的研发和设计 上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种学习成本并不应由消费者来承担。 问题很明显,但不意味着SmartWatch没有可取之处,比如进入智能连线应用的SmartWatch项目之后,你可以在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列表中直接按图索骥下载应用程序,而不用在参照第三方的推荐,下 载可能存在风险的应用程序,而这也是封闭式操作系统比较明显的优势所在。另外,在该项目下,为了加快用户的上手速度,应用还内置了手表的交互指南,这是值得鼓励的地方,但有一个小小的缺憾 则是当我们拿到手表并且配对完成之后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去看说明书,而是直接去操控手表,而在缺少导航按钮的情况下,用户很有可能进入手表上的应用之后,找不到退出方式,而只能也能够重 启的暴力解决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需要查阅说明书才能使用的产品,都不是好产品。
总结“智能手表应是独立形态产品,而不应成为手机的附属配件。”
SmartWatch是一款较早推出的穿戴式计算产品,从时尚的外形,到丰富的功能特征,都表现出了比较出色的新产品形态和设计理念,即便采用的不是开源操作系统,这样的产品在功能和外观上依旧会有可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但问题在于索尼不能保证用户购买SmartWatch之后不会揪心和抱怨,尤其是一系列繁琐的配对和应用下载前奏,直接会影响到手表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索尼在SmartWatch的 设计上并没有抓住智能手表的重点,而是生生的将智能手表捆绑在智能手机之上,离开了智能手机,SmartWatch将一无是处,甚至连开机到手表界面的能力都没有。虽然Google Glass同样需要依托智能 手机存在,但不同的是,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Google Glass还可以用WiFi联网,这是SmartWatch无法望其项背的地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手表作为智能手机第二屏并没有任何不合理性,关键点在于具备优秀的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要保证手表的独立性,如果一款手表离开了手机,连最基本的时间功能都无法提供 ,那还谈什么智能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