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系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首次问世。即使技术和分配方式在迅速发生变化,电缆作为数据分配通道却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新技术在现有电缆网络上已实现分层。本文重点介绍这一技术演进的其中一方面——功率放大器 (PA) 数字预失真 (DPD)。这是许多从事蜂窝系统网络研发工作的人士将会熟悉的一个术语。将该技术迁移到电缆能够带来明显的功效和性能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挑战并概述相应的解决方案。
简介电缆系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首次问世。即使技术和分配方式在迅速发生变化,电缆作为数据分配通道却始终保持着重要地位。新技术在现有电缆网络上已实现分层。本文重点介绍这一技术演进的其中一方面——功率放大器 (PA) 数字预失真 (DPD)。这是许多从事蜂窝系统网络研发工作的人士将会熟悉的一个术语。将该技术迁移到电缆能够带来明显的功效和性能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挑战并概述相应的解决方案。了解要求功率放大器在非线性区域工作时,其输出将失真。这一失真可能会影响带内性能,还可能导致无用信号溢出到邻道。溢出效应在无线蜂窝应用中特别重要,因此对邻道泄漏比 (ACLR) 有严格的规定和控制。突出的控制技术之一是在信号到达功率放大器之前对其进行数字整形或预失真,从而消除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电缆环境则完全不同。首先,可将其视为封闭环境。电缆中发生的情况不会扩展到电缆外!运营商拥有并控制整个频谱。带外 (OOB)失真并不是关注重点,带内失真才是至关重要的。服务提供商必须确保最高质量的带内传输通道,以便能够利用最大的数据吞吐量。其中一个方法是使电缆功率放大器严格运行在线性区域内。采用这种工作模式的代价是功效极差。
电缆功率放大器驱动器的功效。图1概要显示了典型的电缆应用。尽管该系统功耗近80 W,但仅传送了2.8W信号功率。功率放大器是功效极低的A类架构。最大瞬时峰值效率可以计算为50%(当信号包络最大时,假定为电感负载)。如果功率放大器完全在线性区域工作,则考虑电缆信号的极高峰均比(通常为14 dB)意味着放大器需要比信号压缩开始时平均低14 dB的工作条件,从而确保即使在信号的峰值处也不会发生信号压缩。回退与放大器工作效率直接相关。当放大器回退14 dB以适应各种电缆信号时,工作效率将降低10 –14/10。因此,工作效率从理论上的最大值50%降低到10–14/10 × 50% = 2%。图2概要显示了上述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