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频段的应用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 统无线接入和回传系统中的研究热点。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于 2016 年 7 月发布了面向 5G 信道标准化报告[1]。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在全球无线电通信会议(WRC-15,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将 24.25~27.5 GHz 作为 5G 主要候选频段之一[2]。在美国、日本和韩 国,28 GHz 频段被确定为首先实现商用化的 5G 候 选频段。欧洲无线电频谱政策组(RSPG,Radio Spectrum Policy Group)拟将 26 GHz 作为首选频段[3], 26 GHz 同样是我国首先考虑的 5G 候选频段。国际 上,28 GHz 信道测量和建模工作成果较多[4~6],而 26 GHz 则相对匮乏。纽约大学在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经验和成果[7~10],但这些工作在研究大 尺度参数时采用的是非参数化建模方法。文献[11] 研究表明,非参数化建模方法无法将大线方向图 “去嵌入”,导致角度扩展偏大,所以,采用参数 化建模方法很有必要。为了弥补毫米波的大传播损 耗,目前,信道测量主要采用高增益喇叭大线旋转的方式逐点进行,称为旋转扫描测量(DSS,directional-scan-sounding)系统。其中,根据发射和 接收大线类型,又分为“喇叭—喇叭”和“全向— 喇叭”这 2 种。前者的优势是测量距离远,劣势是实际信道测试中喇叭旋转测量过于耗时,通常配合 射线追踪(RT, raytracing)技术开展测量工作[12]; 后者可测量距离短,常用于室内环境和距离较短的 室外环境信道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