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5|回复: 0

发挥技术宅的精神——DIY无线快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15 10:18
  • 签到天数: 10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7-8 17: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随着单反相机的价格越来越低,人们也逐渐开始对单反相机表现的情有独钟,一方面单反相机具有功能全面、设置灵活、拍摄效果好的优点,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一下人们的虚荣心。但随着对单反相机了解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的场合不断增加,发现单反相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拍摄人员只能给别人拍照,而无法把自己也拍摄到画面中,难免有一些遗憾。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技术宅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果可以使用无线快门不就可以解决了吗。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产品,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的无线快门产品让我非常不感冒,这么贵!咱还是发挥技术宅的DIY精神吧!说干就干!走起!
    一. 外接快门线的接口定义:
    从网上搜索得知单反相机的外接快门线接口定义如下: 使用直径2.5mm的耳机插头即可。
    二. 无线发射部门的电路原理:
        如下图所示:
    整个发射部门采用锂电池供电,充电接口采用MICRO-USB,可以使用大部分的ANDRIOD手机充电器给其充电,方便随时充电;由于无线发射模块采用5V供电,而锂电池电压一般在3.0V——3.7V之间,故自己设计了DC-DC升压小板,该升压小板可以对输入0.8V以上的电源进行升压,输出5V,200mA,完全满足整个系统的供电需求。发射电路是直接从网上购买的PT2262无线模块,它具有4路输入信号,也就是说可以控制4路输出,而无线快门只需要两路信号就够了:一个对焦信号,一个快门信号。对焦按键和快门按键采用普通的自弹式机械按键,一般寿命在2万次以上,即使坏了,咱还可以随时换上新的按键。该电路中还设计有一个LED指示灯,用来指示电源打开/关闭状态。
    三. 无线接收部分的原理图:
    如下图所示:
    与发射部分的电源使用相同的设计,同样是使用锂电池供电,使用MICRO-USB接口给其充电,使用DC-DC小板升压到5V。接收模块使用PT2272,与PT2262配对使用,发射地址与接收地址要设置一致,否则无法正常接收到数据。由于快门接口上的电平与PT2272输出的有效电平信号反向,故加入NPN三极管就行一下电平转换,以符合单反相机的要求。
    四. 组装与调试:
    发射与接收部分的全家福如下:
    首先,将塑料外壳打孔儿,以便安装开关、对焦按键、快门按键等部件。然后将所有电路按照对应的原理图一一焊接起来。再将PT2262发射模块与PT2272接收模块设置成一致的地址。最后,打开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电源开关,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已点亮;按下对焦按键,检查接收模块上对焦输出的电平是否变成了低电平,同样的检查快门按键,快门输出是否已变成低电平。这些工作做完之后,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将无线接收部分的耳机插头插入到单反相机的快门插孔中,打开相机电源,按下对焦按键,再按下快门按键,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听“咔擦”一声,相机拍摄了一幅照片!喜欢自拍的妹子,嗨起来吧!
    至此,大功告成! 亲,赶快DIY一个吧!
    最后,附上几张实物图片:
    1. 小塑料盒:
    2. 发射部分焊接完毕的图片:

    左边是电源开关,MICRO-USB充电口;白色的线是发射模块的天线;右上角那个孔儿是留给LED指示灯的。右下角的两个按键就是对焦和快门按键了。

    对焦按键和快门按键的特写

    电源按键和MICRO-USB接口特写

    3. 接收部分焊接完成图:

    接收部分,只需将耳机插头插入到单反相机的快门插孔,打开电源开关即可。

    4.  拍照测试:

    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吧,呵呵。

    完毕!谢谢观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1-18 08:49 , Processed in 0.113656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