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7|回复: 0

明远智睿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8-19 09:3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9-2-25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明远智睿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

    1  测试前的准备
    1)请按照《Linux快速启动手册》中的“Linux快速启动” -> “连接设备”进行连接。
    2)请按照《Linux快速启动手册》中的“Linux快速启动” -> “启动设备”进行启动。
    2  测试项目2.1  网口测试
    MY-SAMA5-EK200支持双网口(1个百兆网口,一个千兆网口)。
    2.1.1  测试说明
    1个以太网口位置底板正面“J3”,第2个以太网口位置底板正面“J2”。
    2.1.2  测试方法
    1) 测试第1个以太网口(百兆网口)
    连接网线:用网络连接评估板“J3”与计算机网口
    设置计算机IP:设置计算机网口IP为192.168.18.18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1.2.1.png
    设置评估板IP:
    ifconfig eth0 192.168.18.81 # configure the eth0
    ifconfig eth1 down
    执行测试命令:
    ping 192.168.18.18 -c 2 -w 4 # send ICMP to HOST
    观察测试结果:系统会输出类似如下信息:
    --- 192.168.18.18 ping statistics ---
    2packets transmitted, 2 packets received, 0% packet loss
    测试结果:“0% packet loss”表示测试通过
    附图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1.2.2.png
    2) 测试第2个以太网口(千兆网口)
    连接网线:拔下第1个网口的网线接口插入到评估板“J2”,网线另一端保持与计算机网口相连。
    设置计算机IP:设置计算机网口IP为192.168.18.18(如已经设置过可执行下一步骤)。
    设置第2个网口IP:
    ifconfig eth1 192.168.18.82 # configure the eth1
    ifconfig eth0 down
    设置后系统会输出第2个网口的工作状态信息,类似如下:
    macb f0028000.ethernet eth1: link up (1000/Full)
    执行测试命令:
    ping 192.168.18.18 -c 2 -w 4 # send ICMP to HOST
    观察测试结果:系统会输出类似如下信息:
    --- 192.168.18.18 ping statistics ---
    2packets transmitted, 2 packets received, 0% packet loss
    测试结果:“0% packet loss”表示测试通过
    附图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1.2.3.png
    2.2  USB测试2.2.1  测试说明
    MY-IMX6-EK200有2个USB HOST接口,位于底板正面“J8”。
    2.2.2  测试方法
    1) 开始测试
    USB设备插入底板USB接口,系统会输出类似如下信息:
    usb *-*.*: new high-speed USB device number * using atmel-ehci
    ……
    2) 测试结束
    USB设备从底板拔出,系统会输出类似如下信息:
    usb *-*.*: USB disconnect, device number *
    2.2.3  附图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2.3.1.png
    说明:在USB口上插拔U盘时,系统输出信息类似如下:
    2.3  SD卡接口测试2.3.1  测试说明
    SD卡接口位于底板背面“J29”。
    2.3.2  开始测试
    1) 往SD卡槽插入设备
    插入SD卡到底板SD卡接口。系统输出以下信息(见附图)即表示SD接口正常:
    mmc*: new high speed SD card at address ****
    ……
    2)从SD卡槽弹出设备
    再次住SD卡槽按下SD卡,底板会弹出SD卡。系统输出以下信息(见附图)表示SD卡接口弹出正常:
    mmc*: card **** removed
    3) 结束测试
    SD卡弹出后拨出SD卡即结束测试。
    2.3.3  附图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3.3.1.png
    2.4  LED(GPIO)测试2.4.1  LED(GPIO)定义
    MY-SAMA5-EK200底板正面有4个LED,详细如下: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4.1.1.png
    2.4.2  led-default测试
    led-default对应D12。系统启动完成后,该LED默认被点亮,通常可用作供电指示。就是说在用户没有控制该指示灯的情况下,亮表示设备通电(即电源工作正常)。当然,用户也可以控制该指示灯的亮灭,但这时候灯灭与电源是否工作不存在关联。
    控制命令如下:
    echo 0 > /sys/class/leds/default/brightness
    echo 1 > /sys/class/leds/default/brightness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4.2.1.png
    2.4.3  led-heartbeat
    led-heartbeat对应D13。系统启动后,该LED闪烁,该LED的状态可表示CPU的工作状态。闪烁表示CPU工作正常。常亮或常灭表示CPU工作不正常(即可能是CPU不工作了)。
    2.4.4  led-gpio测试
    led-gpio对应D14。系统启动后,该LED默认保持常灭的状态。进入系统后,我们可通过指令来控制该LED的亮灭。
    LED使用的CPU引脚为PE3,在系统中表现由/sys/class/leds/gpioE3/目录下相关的文件表示它的属性。
    控制指令如下:
    echo 1 > /sys/class/leds/gpioE3/brightness
    echo 0 > /sys/class/leds/gpioE3/brightness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4.4.1.png
    2.4.5  led-timer测试
    led-timer对应D15。这主要演示GPIO作为timer信号。
    在系统中由/sys/class/leds/timer/目录下相关的文件表示它的属性。
    我们可能通过设置delay来控制该GPIO高低电平保持的时间。
    控制指令如下:
    echo 1000 > /sys/class/leds/timer/delay_off
    通过delay_off控制低电平保持的时间,1000即1000ms
    echo 2000 > /sys/class/leds/timer/delay_on
    通过delay_on控制低电平保持的时间,2000即2000ms
    执行上面两条指令后,我们看到的效果是:D15灭1秒后,亮2秒,如此循环。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4.5.1.png
    2.5  串口测试
    MY-SAMA5-EK200评估板有6个串口,其中5个为用户串口,1个为调试串口(位于底板正面“P1”位置)。
    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5.0.1.png
    在串口测试中我们测试5个用户串口。
    2.5.1  测试说明
    测试方法说明:
    采用串口自发自收的方式进行。
    测试结果说明:
    通过测试程序向串口发送字符串,并输出串口接收到的字符串。
    【下章节为明远智睿MY-SAMA5 Linux-3.18 测试手册(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1-9 20:30 , Processed in 0.107551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