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6|回复: 0

[经验] 大牛分享如何学习好嵌入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10-6 14:3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9-9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一、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着重理解 嵌入 的概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上来理解。
    1 、从硬件上,将基于 CPU 的处围器件,整合到 CPU 芯片内部,比如早期基于 X86 体系结构下的计算机,CPU 只是有运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芯片要造外部桥路来扩展实现,象串口之类的都是靠外部
    16C550/2 的串口控制器芯片实现,而目前的这种串口控制器芯片早已集成到 CPU 内部,还有 PC 机有显卡,而多数嵌入式处理器都带有 LCD 控制器,但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显卡。比较高端的 ARM Intel Xscale 架构下的 IXP 网络处理器 CPU 内部集成 PCI 控制器(可配成支持 4 PCI 从设备或配成自身为 CPI从设备);还集成 3 NPE 网络处理器引擎,其中两个对应于两个 MAC 地址, 可用于网关交换用,而另外一个 NPE 网络处理器引擎支持 DSL ,只要外面再加个 PHY 芯片即可以实现 DSL 上网功能。 IXP 系列最高主频可以达到 1.8G ,支持 2G 内存, 1G×10 10G×1 的以太网口或 Febre channel 的光通道。 IXP 系列应该是目标基于 ARM 体系统结构下由 intel 进行整合后成 Xscale 内核的最高的处理器了。
    2 、从软件上前,就是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里将应用一并选入,编译后将内核下载到 ROM 中。而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时所选择的应用程序组件就是完成了软件的 嵌入 ,比如 WinCE 在内核定制时,会有相应选择,其中就是 wordpad,PDF,MediaPlay 等等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在 CE 启动后,就可以在界面中找到这些东西,如果是以前 PC 上将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多半的东西都需要我们重新再装。
    3 、把软件内核或应用文件系统等东西烧到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中的 ROM 中就实现了一个真正的 嵌入
    以上的定义是我在 6 7 年前给嵌入式系统下自话侧重于理解型的定义,书上的定义也有很多,但在这个领域范围内,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定义是十分确切的,包括那些专家学者们,毕竟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范畴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
    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 、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 C 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 CPLD 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性相当的熟悉的。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
    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C 语言。
    2 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 至其它任务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连个初级的 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 windows 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 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编,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可是最高的 ,前沿技术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4-12-12 07:52 , Processed in 0.11301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