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国内半导体制造三巨头或齐聚A股
    • 图片制造业回归A股,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 科创板的沃土,谁是下一个华虹?
    • 客观看待半导体公司资本市场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华虹重回科创板,发出什么信号?

2022/04/05
255
阅读需 14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科创板已经成为半导体公司上市的首选,而制造公司的加入,更是投石击水,必将泛起阵阵涟漪。

3月21日中午,华虹半导体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将该等人民币股份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募集资金拟定用作主营业务及一般营运资金。3月30日,华虹半导体科创板IPO获辅导备案,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将作为辅导机构,安永将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其中。

华虹是全球第6大晶圆代工厂,在全球半导体代工竞争中占比2.9%,主要代工成熟制程芯片产品,包含0.35微米到55纳米的制程。作为中国少数晶圆代工厂,华虹本次从港交所转向大陆交易所上市,或许给国内的半导体制造的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提振。

国内半导体制造三巨头或齐聚A股

中芯国际

2020年时,中芯国际率先到上交所科创板IPO,成为第一家国内第一家主板上市的半导体制造商。IPO后,中芯国际还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A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作为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回归A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里程碑事件。

当年7月5日,中芯国际以27.46元/股的发行价,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462.87亿元。中芯国际的IPO募资不仅创出科创板的纪录,在A股IPO史上也能进入前十。按照532.3亿元的募资来算,史上排名第五,超过巨无霸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京沪高铁。

在回归上交所之前,中芯国际分别于2004年3月17日和18日接连两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虽然上市时间很早,甚至属于前几波去海外上市的公司,但是中芯国际在海外的股票表现并不好看,甚至是苦苦挣扎。

自上市以来,中芯国际股价逐步走低,在纽交所时2008年股价低到不足1美元。苦撑15年之后,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发布消息,自愿从纽交所退市。到这时,其在纽交所的市值大概只有5.6亿美元。谈到自愿退市,中芯国际对此公开表示,其中原因最主要包括:与全球交易量相比,中芯国际ADS交易量相对有限,以及维持AD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带来了较重的行政负担和较高的成本。

相比于纽交所的无奈退市,其在港交所的表现大相径庭。当美国东海岸纽交所退市时,中芯国际在太平洋西海岸港交所的市值超过420亿港元(约合52亿美元,340亿人民币),远超纽约证券交易所,甚至有10倍的光景。

分析其原因,香港证券交易所由于地缘上毗邻大陆,香港与内地往来十分便捷,语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发行人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沟通,成为最能为内地企业接受的海外资本市场。但是后来由于新冠疫情以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全球半导体均呈现出内收的趋势,这促成了中芯国际在大陆上市的契机。

2020年到现在,回归科创板2年时间不到,中芯国际已经实现超过3000亿人民币市值。

华虹半导体

有中芯国际案例在前,华虹本次回归也不难理解。相比于总在风口浪尖的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发展更多了一份从容。目前,华虹的代工水平较中芯国际较弱,制程也较落后,但仍然可以掳获长尾市场的订单。

华虹半导体于2014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近8年来,市值达到44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7亿)。

3月29日,华虹半导体公布了2021年的营收数据。数据显示,华虹2021年营收超过16亿美元,同比大涨69.6%。其中,半导体晶圆销售业务占比高达95.8%。2021年全年华虹半导体毛利率为27.7%,同比增长3.3%;净利润为2.310亿美元,同比增长593.3%。

来源:华虹半导体2021年报

根据华虹半导体年报,华虹半导体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华虹一厂、二厂及三厂),月产能约18万片。同时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一座月产能4.8万片的12英寸晶圆厂(华虹七厂),这条产线是全球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

而华虹在科创板上市,也将为其进一步扩张产能带来更宽裕的资金。

晶合集成

根据TrendForce数据,晶合集成在全球晶圆代工厂排名第10位,份额为1.2%。这是晶合集成第一次进入榜单,去年它挤掉了韩国东部高科。

在今年3月11日,晶合集成在科创板成功过会。本次上市科创板募资是这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市场行。

晶合集成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由合肥建投与中国台湾力晶科技合资建设。力晶科技是一家注册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开发行公司,按照招股书的公开数据,力晶科技持有晶合集成27.44%的股份。

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掀起新一轮涨价浪潮之际,晶合集成则再度推进科创板IPO征程。此前,因为股东与客户重叠等问题,晶合集成中止3个月的上市审核,接受问询。在今年3月的第二次报送中,晶合集成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变更了募投项目,并缩减21%募资金额至95亿元。行业人士称,这个变动或是基于满足下游中高端产品领域应用需求和控制产能规模的考虑。

3月25日,晶合集成IPO提交注册,IPO拟募资120亿元。

目前,晶合集成已实现150nm-90nm制程节点量产,正在进行55nm制程技术平台的开发工作。横向对比下,从季度的平均营收体量看,目前中芯国际是华虹集团的2倍左右,华虹集团是晶合集成的2.5倍左右。在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路线中,目前中芯国际打头,华虹和晶合集成跟上。其中,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均挂牌上市,其在港交所的市值约为上交所的1/3。

图片制造业回归A股,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一、国产替代有广阔需求,资本涌入

2020年,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时,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释放了一个强烈的刺激信号,激发了市场对芯片进口替代板块的投资热情。其在当时是科创板最大的IPO,也是A股10年来最大的IPO。

在中芯国际放出回归科创板的消息后,港股从2020年 5月底的16.84港元上涨到7月3日的33.25港元,涨幅翻倍。A股发行价最终定于27.46元,融资额也大大超过公司拟募集的200亿元。

二、半导体的地缘竞争加剧,企业存粮过冬

在半导体产业没有受到贸易限制之前,国内芯片代工并没有门庭若市的场面,当时国内芯片代工厂对扩产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华虹在近几年的扩产略有吃力,而在贸易问题成为半导体产业无法绕开的障碍,解决资金问题、提高本土产能首当其冲。

增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毋庸置疑的。在A股上市可以更好刺激国内资金流向半导体最为薄弱的制造环节。

科创板的沃土,谁是下一个华虹?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 " 十一五 " 计划至 " 十四五 " 规划,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 " 技术开发 " 到 " 产业化发展 " 再到 " 先进、特色工艺突破 " 的变化。科创板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运行以来,半导体公司纷纷在科创板开启上市征程。截至2021年年底,整个半导体产业约有52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量的17%,占同期各市场板块国内半导体企业IPO总数的70%以上。科创板已经成为半导体公司上市首选地。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还在上市后启动了再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目前,科创板上市半导体公司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包括材料、设备、封测、制造、设计。其中设计公司以60%的比例处于最高位,制造公司则是上市最少的一类。

科创板为上市企业提供了5套上市标准,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便利。其中第一标准“(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是大多数已经受理的半导体企业选择的对象,这一标准相较于上市公司的资金保证要求更加严格,这显示出半导体整体行业有大量实现了较好的收入。

本次,华虹行动以后,港股还剩下中国电子旗下的华大科技,本周华大科技发布了业绩公告,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电华大电子国内最大的安全芯片公司,在2021年芯片销售收入共16.8亿港元,净利润1.27亿港元。但业内人士预计,这家公司回A股的模式可能与华虹不同,华大半导体可能会采用私有化的方式。

来源:科创板

除中芯国际之外,根据科创板公告,澜起科技多次位居科创板公司市值前十。这家公司2004年由外商独资设立,同时生产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和高端计算机内存缓冲芯片这两种核心技术相同的产品,2013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一年后退市,被有国资背景的浦东科投和中电投控联合接手。2019年,澜起科技完成科创板IPO。

总体看来,大陆的半导体公司基本已经回归国内或者在国内上市,华虹的案例将逐渐减少。

客观看待半导体公司资本市场

作为技术、资本、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向来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化投入不足,加上技术投资专业性以及风险考量,早期风险投入相对不足,更多依赖地方政府创业、引导资金投入。在融资方面,科创板开启前,半导体企业登陆A股传统板块无论是上市的效率还是企业体量都有待提高。科创板开启之后,企业的融资和经营价值得到了大幅提升。

半导体板块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呈现较好的成长势头,但也需要防止树大风大。中芯国际上市,尚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股价下跌。而华虹本次上市,也有相关分析师提出了相关提醒,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利大于弊。在2022年上市的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屡遭破发,国芯科技、天岳先进、翱捷科技、希荻微和臻镭科技上市首日均在盘中出现破发,其中翱捷科技“中一签亏损2.8万”更成A股近两年最大破发。澜起科技在2014年遭做空机构曝光关联交易和空壳主体,引发投资者诉讼,也是一桩教训。

我们期待更多半导体公司进驻科创板,向市场证明更多的经济价值,更希望半导体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让水流到该去的地方。

作者:一宝

华虹半导体

华虹半导体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A股简称:华虹公司,688347;港股简称:华虹半导体,01347)(“本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秉持“8英寸+12英寸”、先进“特色IC+PoweDiscrete”的发展战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品园代工及配套服务。本公司专注于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和逻辑与射频等“8英寸+12英寸”特色工艺技术的持续创新,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其卓越的质量管理体系办满足汽车电子芯片生产的严苛要求。本公司是华虹集团的一员,而华虹集团是中国拥有“8英寸+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产业集团。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A股简称:华虹公司,688347;港股简称:华虹半导体,01347)(“本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秉持“8英寸+12英寸”、先进“特色IC+PoweDiscrete”的发展战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品园代工及配套服务。本公司专注于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和逻辑与射频等“8英寸+12英寸”特色工艺技术的持续创新,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其卓越的质量管理体系办满足汽车电子芯片生产的严苛要求。本公司是华虹集团的一员,而华虹集团是中国拥有“8英寸+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主流工艺技术的产业集团。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立足产业视角,提供及时、专业、深度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链接产业资源,构建IC生态圈,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